泸州老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c),接着再看更方便。
马周一开始觉得这个政策不错,但后来一想,发现问题来了。
“陛下,如果照这样搞,能通过武举的人可能会像过江的鲫鱼一样多,大唐真的有那么多职位给他们么?”
他有点担心,如果将来有人通过了武举,却没地方安排,那就会对朝廷有怨恨。
要是再聚集一堆没地方去的人,麻烦就大了。
这也不是瞎担心,科举门槛高,每年通过的就那么几十个人,这些人还比较容易安排。
但武举要是像李恪说的那样,一次可能就有几百人通过,第一年可能还能应付,第二年也许也行,然而再往后呢?
朝廷的官位有限,总不能让他们干等着,或者是继续大批裁员吧?
李恪只是随口说了句。
“朝廷不会白养闲人!”
他对地方平庸官吏,忍无可忍。要是武举选拔人才,肯定要大批淘汰那些官吏。
“既然敞开了大门让人来考,当然得淘汰表现不佳的官吏,对贪污的更是不会手软!”
“对了,朕还打算搞个退休制。年龄到了一定程度,官位又不够高的,就得退休。
具体的年龄和官位级别,文武可以商量着定。”
马周闻言,后背起了一阵凉意。
李恪这一刀砍下来,对官员们可真是狠。
这样一来,那些想通过科举考试的人,就会少很多了。
都说三十岁的老明经,五十岁的少进士。
如果真定个年龄限制,那就算他们五十岁考上进士,又有什么用?
满腔的野心和抱负,在年龄面前总是显得微不足道。
十年,一个进士能从底层爬到中枢么?
不可能。
这样一来,科举制可能就要渐渐废掉了,毕竟跟武举一比,劣势太明显。
马周心里突然有个念头。
他寻思着,这难道就是李恪的真实意图?
毕竟之前李恪就想改革科举,降低门槛,只用来选拔地方小官,结果被大臣们给劝阻了。
不过看现在的武举制度,李恪似乎还没放弃这个想法。
“是!”
虽然马周心里有很多想法,但他并没有直接反对李恪。
之前大家已经反对过一次李恪想要更改科举制度了,现在最好别再反对第二次。
再说,从李恪现在整治山东士族的手段来看,绝对有本事把政策实施下去。
既然这样,大臣再怎么拼命反对,都没有用。
当初反对,也是因为担心李恪刚上台,没经验,才不允许随便改动朝廷制度。
现在看来,情况并不是那么回事。
既然如此,那还不如把精力放在帮李恪找漏洞、补短板上。
李孝恭沉默了片刻,才叹了口气。
“陛下真是仁慈。”
“要是朝廷能赏罚分明,会好解决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