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南小说网

第154章 人才济济【2 / 2】

泸州老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c),接着再看更方便。

这期间,会留出半个月的时间,让大家慢慢考虑要不要参加后面的科目考试。

现在大家都觉得进士科比较牛,明经科也还行。

再加上实行了糊名制,很多长期研究文学的学生都挺有信心的。

他们觉得,以前没通过科举,不是因为他们自己不够厉害,而是科举制度不太公平。

现在有糊名制,大家都公平竞争,所以都积极地报名参加明经和进士两科。

可惜,他们严重低估了李恪的狡猾。

李恪有意让多数考生转向术科,以此作为打击,这是他精心策划的策略。

李恪不仅提高了这两科考试的难度,还从朝中权贵那招募了一些有能力的年轻人。

这些年轻人原本没有显赫的背景,然而通过科举重塑身份,成为进士,表示了李恪对科举的重视。

虽然李恪没安好心,但他为了证明自己没作弊,等两门考试成绩一出来,就赶紧让少府的工匠把大家的文章印出来,搞了本文集贩卖。

京城的文人雅士也特想看看今年的中举人到底有没有两下子。

最后,是来自河北道的郭安就拿了第一,成了状元。

魏征这些天高兴得合不拢嘴,见着老朋友就忍不住在他们面前炫耀一番。

虽然大家对魏征这样显摆挺生气,但等他们买了文集一看,也不得不承认郭安确实有两下子。

郭安的诗虽然不算特别惊艳,但他的策论真的是厉害。

今年科举改革,公平性提高了,盲目自信的学子们,因为落榜本身就心情不好,一看到这本诗选,心情更是跌到谷底。

他们再怎么挑剔,也只能说郭安的诗才一般般。

但是应试诗嘛,本来就没几个人能写得多么出色。

然而说到策论,郭荣直接秒杀他们,差距不是一点半点。

就算再骄傲的人,也得承认朝廷的判断是公正的,郭荣确实比他们强。

他们只能感叹以前在地方上见识短浅,参加了科举才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真正厉害的人,比自己强太多了。

如此一打击,落榜的学子们免不了失落,有的甚至整天泡在酒楼里,借酒消愁,对未来感到迷茫和无助。

李恪这招虽然看起来不咋地道,搞的是杀人诛心的把戏,但只要能奏效,他并不在乎小细节。

他这一暗中操作,结果就是接下来三门术科报考的人数一下爆满。

每门都上千人。

这在贞观年间,是做梦都想不到的事。

在大唐,能读书的可都不是一般人,小门小户的想都别想。

也因为这样,参加科举的学子们普遍心气儿高,一般都看不上选拔技术官的术科。

虽然术科年年都有,但报名的人寥寥无几。

要不是将作监这些地方还有师徒制,技术部可能早就没人了。

今年之所以这么多人报名,也都是因为李恪那点小花招,让学子们的自信心一下垮了。

再看郭安的策论,觉得自己再学个十几年都不一定比得上,还不如现在就报名术科,早早混个官职,看能不能在官场上超过郭安。

术科考试一结束,大家忽然意识到,虽然三门术科放宽了录取条件,但今年的录取比例还是跟往年进士等科的水平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