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南小说网

第131章 堆个雪人【1 / 1】

夜阑珊珊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c),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131章 堆个雪人

孙氏在屋里织布,房间里传来唧唧复唧唧的声音,甄氏出来把院子里面的雪给扫了,秦三郎和柳一一则来到院子外面,就看到村子里的人都出来了,各扫门前雪。

“咱们在门口堆个雪人吧。”柳一一和秦三郎一起,把雪扫到墙根,挨着墙堆了两个雪人。

东边院子秦花枝也扛着铁锹出来铲雪了,看到柳一一堆雪人,跟王氏一起,也在墙边堆了两个。

看着他们几个堆的雪人都是丑了吧唧的,几个人笑成一团。

不知从谁开始,秦花枝和王氏一波,柳一一和秦三郎一波,开始打雪仗。

果然,雪天玩雪是古今中外的游戏,也不知道大家是怎么做到古人和现代人都一致的,都喜欢打雪仗,堆雪人。

“秦大壮家的是那里啊?我是刘集村的媒婆,来她家提亲来了。”

大家正玩儿的兴起,一位牵着毛驴,穿着蓝色碎花的老妇人,头上戴着一朵大红花,出现在秦家门口。

秦大壮家里一个儿子一个闺女,儿子已经娶媳妇儿了,闺女秦花枝今年也十四了,她比秦三郎大两岁,按理说早就该定亲了,只是秦家秀才不着急,其他人也就没想着成亲那么早。

如今韩氏家里有营生了,自然就想得到秦花枝的亲事。

刚入秋的时候,韩氏就放出风要给闺女找门好亲事,挑来挑去,挑到现在,媒婆来了好几个,也没相中的。

这次这位号称刘集村的媒婆来了,秦花枝脸一红,率先跑到家里去了,大嫂王氏则把刘媒婆给迎进了院子里。

“秦大壮是我公公,我是花枝的嫂子,这位大娘进家里说吧。”

刘媒婆跟着王氏进了屋子,柳一一好奇的伸着脖子:“花枝要出嫁啊?正好媒婆在这儿,三郎,也让她给你找门亲事呗?”

秦三郎脸色忽变,闷闷的哼了一声,把扫把往柳一一手里一塞,也进屋去了。

顷刻间,热闹的路上便只剩下柳一一一个人了,她耸耸脖子,双手一摊,把工具扛回家,关上门,蹦跳着找甄氏去了。

甄氏正在炕上纳鞋底,古代人不舍得卖鞋,都是自己做,庄稼人夏天穿草编的鞋,或者木屐,出门的时候才会穿鞋,青布白底的布鞋。

读书人就不一样了,家里穿布鞋,出门穿短靴,要是下雨天或者雪天,就穿皮质的短靴。

白色的粗布里面裹着稻草,一层一层的缝上去,厚厚的鞋底通常需要做一个月才能做好,不管布鞋还是靴子,都是需要做鞋底的。

所以,柳一一就常常看到甄氏在纳鞋底,而她的柜子里也有很多大大小小的鞋底,柳一一脚上的短靴是兔皮白底的,舒适暖和,就是甄氏给做的。

“奶奶,奶奶,有媒婆来给花枝提亲了,说是刘集村的。”

甄氏用一个很长的锥子,用力把鞋底钻个孔,再用很粗的针把线给穿过去,这不但是个精细活,也是个力气活,柳一一曾经穿过,没有力气穿不透,做不成。

甄氏把长长的线拽出来,抬眼往外瞅了一眼,有些疑惑:“下雪天路不好走,还来提亲?刘集村咱们那边也没亲戚啊?”

“奶奶,要不然我去给你打听打听?”柳一一好奇的很,自告奋勇的自荐。

甄氏也担心孙女,点点头:“去吧,把这两双棉鞋给你大伯和大哥拿过去,你大娘的手艺糙,她做的鞋子,他们不一定穿的惯。”

柳一一拿着两双兔皮棉靴,往大房院子里跑去。

这些兔子皮还是开春的时候,柳一一和秦三郎给抓来的,养到了秋天,除了柳一一那只白色的兔子还在之外,其他的不是卖了,就是给杀了吃肉了,兔皮做成了鞋子。

媒婆嘴巧,嗓门也大,柳一一刚进院子,就听到她在屋里跟韩氏说话的声音。

“刘家四个兄弟都很能干,这是老幺,今年十六,比你家花枝大一点,人也实在,还读点书,识字,别看现在是镇上饭馆的伙计,早晚有一天是要当掌柜的。”

听着条件还不错,但是今天天气这么不好,媒婆还这么着急,肯定还另有隐情。

“大嫂在屋里吗?”柳一一没有进韩氏的屋,而是来到偏房进了王氏的屋子。

“在呢,进来吧。”王氏一掀门帘,柳一一钻了进去。

因为家里有孩子,王氏的屋子早早就烧了炕,屋子里暖暖和和的,秦明亮也在屋里,今天天气不好,豆腐皮做不了,他也没去给人家送货。

奇怪的是秦花枝也在屋里,搬个凳子坐在门口,正在给小侄女做帽子,一看就是正在偷听韩氏屋里的事情。

“大哥,这是奶奶让我送来的,给大伯和你的鞋子,让你们出门的时候穿。”柳一一把鞋子递给王氏。

王氏拿着鞋子仔细看了看,称赞道:“奶奶的手艺就是好,做的鞋子瓷实又暖和,去年那双鞋子他都还没穿烂,这回好了,可以有替换的了。”

秦明亮在炕上陪孩子玩耍,王氏和秦花枝都站在门口听媒婆说话,柳一一给跟着站了过去。

“就是常来他娘的身子不咋好,想着赶紧把小儿子的婚事定下,也算是了了一桩心事。”

“啊?”韩氏一听对方的娘身子不好,就有点发愁,“那她是多不好?万一不行了,岂不是要守孝三年,要是半死不活被拖着,那一嫁过去就伺候婆婆就受罪了。”

韩氏说话直,却也是个大问题,谁都希望老人在家里身体硬朗,不说能帮上啥忙,最起码不拖累孩子。

万一死了,就像是秦爱梅一样,一波三折的,韩氏可受不住。

媒婆没想到韩氏这么直白,干笑两声道:“她有四个儿媳妇,就算是分家她也跟老大,怎么也累不到小儿子和他媳妇儿身上。再说,你闺女也这么大了,就算她死了,热孝期也是可以嫁人的。”

韩氏想了想也是这么个情况,但是没见过那人心里总是别别扭扭的:“说句实在话,这门亲事是赵掌柜跟他爹提起的,说那孩子是个机灵的,也识字,模样也周正,可我到底也没见过,心里不踏实。”

媒婆这个问题当然也考虑到了:“就在赵掌柜的饭馆里,你要是去过,肯定能见着。”

赵掌柜的饭馆里的店小二?柳一一去过几次,对他们的店小二有些印象,只是年岁十五六的却是有一个,长得眉清目秀,身子清瘦,一双小圆眼睛,嘴甜眼活,看着就很机灵。

韩氏想见见人,秦花枝也想见见人,听说柳一一对刘常来有印象,忙拉着她的袖子满脸羞怯:“二嫂,那人咋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