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南小说网

第192章 要想富先修路【1 / 1】

夜阑珊珊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c),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192章 要想富先修路

“好,那也要修,这样吧,这座山毕竟是我买下来的,山里的青菜和鸡蛋也是我的买卖,从山脚下到村口的这段路算是我的,我来出银子,里长给修了吧。”

“今年修一点,明年修一点,用不了三五年,这条路就平整了,到时候咱们村子的人都能走出去,外面的人也能走进来。”

柳一一打算用愚公移山的精神把村口通往镇上的大路给修好,村子里的人若是愿意出钱就出钱,实在出不了钱的话,出力也行。

“这个主意不错,爹,也算我一份。”张江蓠从里间出来了。

听说柳一一要修路,他也要捐银子。

张里长捋着胡子点点头:“成吧,这样,我先去问问,看修这么长的路总共要多少银子,咱们修一点是一点,就像这丫头说的,早晚会修好,到时候咱们村子里的人都能出去赚银子了。”

张江蓠既然都买山种药材了,将来他们张家也是要走这条路的,做人眼界不能太窄,路修好了,大家都知道张家自己种药材,还制药,会有更多的客商往来。

修路的事情定下来之后,张里长牵头,秦三郎和柳一一给银子就是,柳一一先出了十两,张里长给记在功德簿上,张江蓠也出了十两。

等路修好之后,还会修一个亭子,亭子上面有个功德碑,会记载捐款修路人的名字,这在古代都是积善行德的事情,所以但凡需要修路的,有钱的都会出钱,没钱的也会出力。

忙完山里的事情,柳一一和秦三郎回到了家里。

明明是端午节,大家一起吃粽子,可是柳一一和秦三郎不在家,甄氏和孙氏也没包粽子,天热包的多吃不完都坏了。

如今俩人回家了,柳一一还买了肉,糯米,猪蹄等,大热天的没办法放,一大早柳一一就把火给架上,开始煮了。

等他们俩从山上回来,肉香四溢,大老远就闻到香味的,狗鼻子最令,跟着柳一一的两条狗,撒了花的往家跑,个个馋的口水都流出来了。

柳一一的背篓里还有一些青菜,调味料,小葱生姜等,拿到厨房,开始清洗,备菜,而孙氏已经把肉馅儿给剁好了,泡好糯米也给捞出来,用开水把粽叶给煮一煮,等都弄得差不多了。

甄氏,孙氏还有柳一一围着桌子开始包粽子。

除了肉馅儿的,还有红豆,红枣熬成的枣泥,甜的,咸的都包在一起,用线给捆上,然后放锅里煮,大火煮上一个半时辰差不多就好了。

端午节的粽子包了很多,除了自己吃,还得挨家挨户的送,不过,一般人家也会来回的换着吃,有粽子就换粽子,没有的话,换几个鸡蛋,或者青菜也成。

乡里乡亲的风俗,跟过年的时候差不多,却增加了彼此之间的感情。

包粽子,煮粽子是柳一一的事,可换粽子就是孙氏的事了,而且她也乐此不彼。

上一次就是她换了一圈回来后,听说柳一一跟张江蓠的事情的,这一次再换孙氏就没听到那么多的闲话了,即便如此也改变不了孙氏不喜欢柳一一的事实。

粽子可以放,也是要当点心送人的,吃了午饭,孙氏就拿上粽子,把柳一一割回来的肉割下两斤,拿上一篮子鸡蛋,又给秦三郎要了二两银子,欢欢喜喜的回娘家去了。

孙氏这边刚走,隔壁秦三柱回来了,不但他回来还把秦四郎也给带回来了,秦三柱把东西放到屋子之后,就来到甄氏的屋子。

“娘,我思来想去觉得分家不好,而且住在镇上开销也大,不如我们还在一个锅里吃饭,不分家了吧。”

甄氏吃了一惊:“这是咋回事?当初想分家可是你们的主意,现在又说不分,是不是你老丈人为难你了?”

当娘的,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孩子有没有受委屈。

秦三柱想了想,到底还是把心里的打算给说了出来:“娘,我在镇上虽然也交私塾,可我也只是个童生,月钱少不说吧,镇上开销也大,连吃个青菜都得掏银子买。”

“我想着不如等考中秀才之后,再去教书也成,但是读书需要僻静的地方,还是家里清净。”

甄氏也不想儿子离自己太远,当初他们说要搬到镇上,甄氏就很不愿意:“那就搬回来住呗,现在院子大,也不是住不下,你要是嫌弃你的院子破,就住这个前院,一一弄了个菜地,又养了一些鸡,现在不缺吃喝,每个月还有几两银子的收成,娘不缺你这个钱。”

秦三柱心里欢喜,竟然朝甄氏撒起娇来:“还是娘心疼我,我是不如大哥能干,也不如三郎聪明,可我还是很努力的读书,等回头儿子考中秀才,再考中举人有个功名,娘就跟着我享福吧。”

甄氏慈爱的拍了拍他雄厚的背:“当初分家是你跟你的大哥的注意,现在又不想分了,你还得跟你大哥说一声,去吧,你找你大哥商量,他要是没意见,我也没意见。”

秦三柱痛快的答应一声,出门去找秦大壮去了。

彼时秦大壮正在磨豆腐,现在不需要他去镇上送了,那些酒楼里的人来买菜还会顺带买点豆腐回去,他和秦明亮俩人,上午下地干活,下午开始磨豆腐,等到晚上的时候再把豆腐给做好,凌晨他们就可以来买新鲜的了。

秦大壮听说秦三柱不分家,要合在一起过,有些纳闷,分开家后各自的日子过得好好的,怎么突然又想到合在一起?

韩氏在一旁捡豆子,听到秦三柱的话,白了他一眼:“老三呀,你是在镇上过不下去了,还是咋地,家都分了,那有再合在一起的道理,你该不会是有什么想法吧。”

但凡是过惯小日子的人,都是不喜欢吃大锅饭的,尤其是韩氏,作为老大,她得照顾一大家子。

“大嫂,我是有想法,不知道你们听说了没,老二家的儿媳妇在镇上买了个院子,还开了个铺子,一个月能赚十两银子那,那丫头机灵,能赚钱,都是秦家的银子,要是没分家的话,是不是咱就能花了?”

韩氏听秦三柱这么一说,笑了:“你该不会看上那个铺子了吧,也是,我听说弟妹的嫂子在镇上开铺子那,咋了,你们这次进城不是投奔她 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