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南小说网

第18章 讨贼檄文【1 / 2】

长安九十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c),接着再看更方便。

翌日朱元璋召集李善长、徐达、常遇春、刘伯温等主要将领在武楼(即奉天殿右侧)共商军国大事。

此时武楼中,中间是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实木桌,左右两边各十个座位,此时朱元璋坐在上首说道“近年来跟咱打仗的将士战死了的咱把抚恤都按照相应的规定发下去了,有的甚至倍之这样做咱也算安心了。

可是伤了的、残了的这些个人虽然也有相应的抚恤,但是这银钱总有花完的那一天。所以呀咱是这样想的,这前些日子不是新宫大概是差不多建成了,可以再宫外建造一些房屋用来安置那些伤残的士卒,给他们类似于巡检这样的职责,用来日夜巡逻于宫城外围,咱给他们相应的粮食这样也算是老有所养了。”

常遇春说道“是啊,主上,这个办法非常的好啊,这些兄弟虽然伤残了,可是也有轻有重。他们都是好样的也是经历过战阵杀伐的汉子,要是不管不问只是给些钱财打发了也是于心不忍。所以能主上能够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方法让他们继续发挥余热,这些兄弟也是非常愿意。”

常遇春说完后诸将都纷纷附和。

朱元璋也是说道“既然这个方法大家都觉的好,那么就马上安排下去,底下的各府县在招纳巡逻人员的时候也要优先的选择归乡的士卒。

还有如今宫城已成,本王决定改金吾前后卫和羽林左右卫,到时候各位的儿子也可以来宫中任职。”

这些可都是相当于守卫宫城的禁军了,相当于皇帝的亲军一般。如果能让自己的儿子在里面担任个一官半职的那也是相当的荣耀,起码多了个护身符,诸将顿时起身抱拳道“谢大帅”。

这些都是跟咱打天下的好汉子,都是咱应该做的。接着话题一转说道“自从咱布衣起兵之日到现在李相国、徐相国、汤平章等都是乡里乡亲大家住的虽然有远有近但是也不过相距百里,我们能在一起共举大旗占据这半壁江山并非偶然。而是每个人都在发挥着自己的作用,正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因此我们也不能偏安一隅,如今我们兵精粮足平定中原正当时。”

刘伯温说道“主上说的对,根据这些天的情报发现北元似乎内斗的越来越厉害了,扩廓帖木儿的部将与孛罗帖木儿的部将达成了反扩同盟,这明显就是我们的机会来了,因此我建议主上尽快研究出兵方略。”

朱元璋说道“信国公徐达用兵谨慎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可以委任大军的主帅,鄂国公常遇春作战有勇有谋可以为副手,其余的可以为偏将或者裨将,还有人善于守城。这样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才能,那还有什么敌人是不可战胜。”

这时朱元璋挥手喊道“拿舆图,诸位都随我过来。”说完直接走向中间的大桌子。

很快舆图被展开铺好,就在这时朱棣也是悄无声息的溜了进来,朱元璋看见了也没说什么,于是朱棣也大着胆子站在朱元璋旁边,诸将看朱元璋并不反对也是装作没有看见一般继续讨论。

很快常遇春直接说道“主上,现在山东有王宣父子,这对父子胆小如鼠且反复无常一会与我们示好,一会又忠于元廷,这等人只要我们大军压境以其贪生怕死的性格或降或仓皇而逃。

而这河南的王保保此人看起来忠于元廷其实不然,现在他已经是名副其实的河南王了,元廷根本管不到他。也就是因为这他的部下组织联盟反对他,如此上疑下叛也是实力大减。

关陇这边则是李思齐和张思道,这两人看似携手共进退其实互相之间也是猜忌连连,这样错综复杂的关系,元廷必然也指挥不动。

反观我们,西灭陈友谅东挫张士诚。而今我军兵锋大盛而且还是百战之师,敌方的兵士则是安逸已久,所以照此看来北元必失败而我军必胜。

因此我的意见是,我军集中主要力量直奔北元大都,只要攻下大都,拿下北元皇帝那么那时候的北元可以说已经亡了。那时北元周边势力必然惶恐不安,仓皇逃窜,而我们携大胜之师以破竹之势分兵横扫各方,那么大业可成矣。”

诸位将领听了有的激动万分,有的频频点头,有的也是若有所思。

这时朱棣也是探头看向舆图,此时的舆图看起来也是粗糙的很,完全没有后世的卫星地图那般地势地貌一览无余。沙盘这时候只是局部战才会根据斥候的探查大概的摆出山川河流来,远远达不到精细。

此时朱元璋看见朱棣踮起脚尖频频的张望,完全没有因为常遇春的话而动容,显得颇为平静。因此也是让人拿了个凳子过来,示意朱棣站上去可以看的更加的真切。

做完这一切后朱元璋看着朱棣说道“小四儿,看你的样子可是有话要说?”

场上诸将听见朱元璋的话也是安静下来看向这边,朱棣其实知道常遇春的计策看似可行其实危险和伤亡都是极大的,大军长途奔袭战线拉得过长在古代粮草运输极为不便的情况下,一旦后方被切断粮草那么大军就可能被围困脱节,从而导致失败。

朱棣也是大着胆子说道“小子斗胆问几个问题。”

诸将听着朱棣的话也是有的满脸好奇,有的则面无表情,有的则是一副不屑的样子,不过这些朱元璋看在眼里也是示意朱棣说下去。

朱棣说“第一,我们可有深入敌方腹地的探子,若是有那么是单一的还是形成串联可以快速传递消息。

第二,北方地形地貌可有全盘掌握,各个势力驻扎的地方、驻军多少、粮草存储的地点数量是否都熟知。

第三,北方虽然互有攻伐,但是他们的矛盾是否到了不可调和的阶段,可能保证一旦元廷都城遭到攻击他们不会止戈来围攻我们。

第四,我们集中主力大军长驱直入那么能否保证沿途阻拦敌军不抵死相抗,若是抵死相抗我们损失惨重的话如何防止其他势力蠢蠢欲动。

第五,北元大都毕竟是北元朝廷的大本营,经过这么多年的经营势必城高墙厚,试想之前张士诚小小的苏州就档了我们好几个月之久,那么大都岂会不如?

第六,一旦久攻不顺地方周围势力包抄而来,要知道我军是长驱直入战线必然拉长,其中粮草辎重运输遥远。北元骑兵快速分割我军,到时候首尾不能相顾岂不危矣。

第七,北方一旦陷入僵局,那么西南元廷残余势力、云贵、四川等地必然会出兵骚扰我们,一旦我们出现疲态那么他们就会群起而攻之,分割我们这块大肥肉。

第八,我军长期在南方征战,兵种大多也是以水军、步军为主,骑兵则是以辅助攻击较多。这就导致我军灵活性不够不能快速歼敌,反观北元则大多是以骑兵为主,我们想要歼灭他们需要围而攻之,这又有和我们快速逼近元大都的战略相反。”

因此,我觉得常帅的策略虽然极好但是必须每战必胜,每胜必快,而且要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若是一旦深入腹地久攻不下则会有全军覆灭的危险。

朱棣铿锵有力的犹如记记闷雷般的击打在诸将的心中,此时场上安静了几秒钟后顿时一片嘈杂讨论声此起彼伏,“是呀,四公子分析的确实很透彻,我们的骑兵数量相比元军确实是不如,而且中原之地平原居多,在旷野行军骑兵必然会层层阻击,到时候进军不顺的话必然会分割我们战线,若是集中一部分兵力频频骚扰我们粮很容易导致道粮食辎重运输不畅,一旦粮道断了必会导致我军心不稳。”

常遇春听了朱棣的话思考了一会也是坦然的说道“主上,是我鲁莽了没有考虑到四公子说的那些问题。”

朱元璋也是很给面子的宽慰道“无妨,军前讨论就是有话就说,集思广益,遇春不必介怀。”

说完又对朱棣说道“我儿分析的确实鞭辟入里,那你看如何进军呀。”朱元璋也是有意在诸将面前考教朱棣。

朱棣这时也不客气,既然自己老爹给了这个机会那必然要抓住。于是朱棣思考了一会大胆又谦逊的说道“孩儿对于行军打仗的具体细节不甚熟悉,只能在大的战略上斗胆说几句自己的看法,还请父王和诸位前辈指正。”

诸将看见朱棣如此的谦逊也是很配合的示意朱棣讲一讲。

于是朱棣拿过指挥杖把凳子搬到中间并站在凳子上说道“元朝建国百年大都城高墙厚必然是最难啃下的一块硬骨头,因此小子建议先取山东撤其北部屏障,拿下山东以后旋师西进攻河南断其羽翼,进而占潼关而据守阻断关陇之地出户。等做完这些以后进而集中优势兵力进逼大都,此时的大都孤立无援,元朝皇帝要么据城死守与大都共存亡,要么向北而逃大都便可趁势拿下,宣告元朝在中原的统治结束。

等拿下大都后我军士气必然会大震,到时候是追也好,趁机收复西北关陇之地也好都是随我们心意而行。”

朱元璋此时大笑道“好好好,真是说到咱的心坎去了,哈哈哈,我儿有做帅才的潜质啊,哈哈哈~”。

此时朱棣赶紧拍马屁道“孩儿的策略也是从父王对战张士诚的战略部署那里学来的,属于现学现卖。其实以父王之心中沟壑也会这么做的,孩儿只是取巧罢了。”

朱元璋听见朱棣的马屁也是喜不自胜“不错不错,你小小年纪能做到这一步,为父也是很满意了。当然了战略是战略,若是没有好的将领去执行那也是镜中花水中月的空想罢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