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南小说网

第45章 下马威【1 / 3】

老周不庄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c),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欢快的气氛中,李唐和仪国国君完成了交底。

仪国国君需要李唐作为打手,收拾国内不听话的老臣,并击退宁国,实现亲政。

李唐则需要仪国国君的全权委托和支持,以便调动仪国的资源,为杜姜、陆言击败宁国提供物质基础。他是客卿,所有的权力都来自于仪国国君的授权,没有授权,他什么也不是。

这也是仪国国君愿意相信他的原因所在:他在仪国没有根基,随时可以被剥夺权力。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正因为他与仪国封臣只有仇,没有恩,仪国国君也不用担心他和封臣们勾结起来,对他不利。

这些考虑都是藏在内心深处的,不能宣诸于口,双方有默契即可。

说完了这些原则性问题,李唐立刻进入具体问题的商讨。

他首先和仪国国君商量的就是兵制改革。

仪国有钱,但仪国的战车数量却不多。全部加起来,也就是五十多辆,不及宁国一半。

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战车的要求高。不仅需要有训练有素的御手,还要有熟练的工匠,更要有必不可少的马匹。

因偏居一隅,北上中原的路又被宁国卡住,仪国缺马的现象比杜国还要严重。

为了限制仪国发展,防止仪国坐大,宁国严格控制仪国购买马匹的数量。

这不是短期内能解决的问题,李唐既没有那个能力,也没有那个兴趣。他提出了应急的解决方案:以步卒代替战车,作为主力。

仪国缺战车,但是不缺人,大大小小的封臣三百多人,不少封臣人丁兴旺,可以提供不止一个甲士。他们只是没有战车,所以一直无法成为战场上的主角,只能看着那些有战车的封臣冲锋陷阵,自己要么跟在战车后面捡便宜,要么直接沦为看客。

李唐打算将这些人用起来,作为迎战宁国的主力。

这个任务,则交给陆言。

陆言虽然只是一个上士,但他有成功的先例。不久前,他参与了杜国与宁国的战事,首创以步卒迎战宁国战车的计划,并作为实施者之一,立下战功。

这是仪国君臣亲眼看到的事,有足够的说服力。

仪国国君权衡了一番后,接受了李唐的建议。

以步卒代替战车符合仪国的军事实际,更符合仪国的政治形势。让原本受到排挤的中小封臣成为战场的主角,立功受赏,进而成为他的支持者,有利于他削弱原有老臣的影响力。

李唐随即请来了陆言,让他向仪国国君详细说明步卒方阵的形制、训练方法和对敌策略。

陆言早有准备,虽然难免忐忑,却还是侃侃而谈,说得井井有条,令人信服。

他主要提及了步卒的三个优势:

一是灵活。对阵地要求低,可以适应不同的地形,不像战车那么挑阵地。

二是攻击手段多。相比于一辆战车上只有一名射手,一名长枪手,同样的空间,至少可以部署三到四名步卒,是战车的两倍。而且因为位置固定,步卒射手比战车上的射手射得更快、更准,长枪手也能利用地面支撑,更好的发挥长枪刺击的作用。

三是阵形变换容易,不像战车那么复杂,更不会因为一辆战车失控,导致整个车阵混乱。受伤的士卒可以迅速换到后阵,由新的步卒补上空缺。

至于战车最重要的冲击力,可以利用地形和阵势进行弥补,使其无法发挥。

陆言说完了战场上的因素,让仪国国君有了取胜的信心后,李唐又给仪国国君算了一笔账。

步卒和战车的成本对比。

这是非常明显的,几乎不需要什么思辨能力,只要是正常人,都可以理解这一点。

一辆战车的标配是三名车兵和少则两三名,多则十余名的徒卒,只需要将战车去掉,车兵下马,与徒卒混编,就是现成的步卒,不需要额外的成本。

而战车和马匹本就是最大的成本,一辆战车、两匹马,价值百万,等同于十名步卒的装备。

车兵变步卒,成本瞬间砍一半。

一提到钱,仪国国君立刻善谈起来。他问李唐,如果以铁制兵器代替青铜兵器,是不是也可以省很多钱?

毕竟铜钱也是以青铜铸造的,青铜兵器就等于是钱。如果不需要用青铜铸造兵器,就可以节省下大量的青铜材料,凭空多了一笔钱。

李唐挑起大拇指,表示还是国君高明,高瞻远瞩,高屋建瓴。我之前高度不够,还没想到这个问题,是国君为我指点了迷津。

仪国国君笑得眼睛都看不见了,当即拍板,这件事就由国相负责,要当成头等大事去做,尽快完成兵器的更换。

因为打了败仗,要赔杜国不少钱,他现在手头有点紧。

李唐随即说道,既然如此,那就不要强制进行兵器更换。铁制兵器打造完成后,先进行展示,让所有人看到铁制兵器的优越性,然后让他们花钱来买。

这些钱,就是国君的收入。

仪国国君大喜,拍手叫好。

封臣有封地,本就应该自备武器,国君没有提供武器的义务。李唐打造出更坚韧、更锋利的铁制兵器,封臣们想要,自然应该花钱来买,而且应该花重金。

毕竟这是他们保命立功的本钱。

既不用花费青铜打造兵器,还能再赚一笔,简直是赢麻了,傻子才不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