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南小说网

第45章 下马威【2 / 3】

老周不庄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c),接着再看更方便。

“李君,这件事应该尽快着手。”仪国国君迫不及待地对李唐说道。

——

会议结束之后,回到船舱,李唐脱下外衣,杜姜抢先接了过去,转手交给小草。“夫君,打造铁制兵器这样的好事给了仪国,将来仪国与杜国为敌,岂不是对杜国不利?”

李唐坐下,拿起小草准备好的茶喝了一口。

刚才只顾说话,没时间喝水,喉咙都干了。

“不是我不肯为杜国效力,而是杜国那些老臣看不上。”李唐苦笑道:“我到仪国来,也是想给他们打个样,让他们看看铁制兵器究竟有多大优势,有多少好处。到时候,如果他们改变了主意,愿意推行铁制兵器,我当然愿意帮他们。”

杜姜放了心,却还是有些不甘心。“只是这第一波好处让仪国吃了,我这心里还是有些遗憾。夫君,到时候多要点钱。”

李唐哈哈一笑,伸手在杜姜的鼻尖上点了点。“没想到你也成了财迷。”

“反正那死胖子有钱,不要白不要。”杜姜摸摸鼻子。“我以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从来没缺过钱,所以也不觉得钱有多重要。现在不一样了,没钱真是寸步难行啊。”

李唐觉得奇怪。“三儿那么缺钱,你为什么不愁钱?”

杜姜嘿嘿一笑。“因为我武艺好,逢战必胜,赢来的赎金多啊。”

“那些人傻么?知道你武艺好,还跟你比武?”

“我扮作游士,以不同的面目示人,他们哪知道我是谁。你不知道,那些人以士自居,明明武艺稀松平常,却个个觉得自己是高手,谁也不服。只要有人向他们挑战,就没有拒绝的。”

杜姜满不在乎的耸耸肩,和李唐成亲没多久,她就学会了这个动作,颇有夫妻相。“反正他们有钱,宁可输了付赎金,换一个威武不能屈的美名,也不肯被人说怯懦。”

李唐打量着杜姜,忽然意识道,这是个惯犯,而且是擅长利用规则的惯犯。

“不是说年轻人都重文轻武嘛,还有这么多人接受比武?”

杜姜眨眨眼睛。“虽然他们重文轻武,毕竟是君子,身上不能没有剑。有了剑,随便挥两下,搏个文武全才,岂不是更美。比武嘛,又不会死人,上阵才会。”

李唐哑然失笑,随即又觉得一阵悲哀。

不管是什么朝代,时间久了,总会滋生惰性,精英阶层无法挽回的堕落,所有的本事都丢了,只剩下嘴硬。

“人有生老病死,王朝有兴盛衰亡,这都是命。”李唐叹息道,转头看向窗外。

船正缓缓向北,芦苇荡不知不觉的变成了良田,大片大片的耕地从眼前缓缓掠过,亘古不变。

与杜国不同的是,李唐看到了稻田,而且数量不少,大约能占到三分之一左右。

他有些奇怪,指给杜姜看。

杜姜撇撇嘴,不以为然。“我早就看见了。”

“那你知道这些稻田意味着什么吗?”

“意味着他们和越人一样吃米。”

李唐咂咂嘴,摇摇头,给杜姜算了一笔账。

根据他之前的了解,这里更适合种稻,产量也比种麦高,大概超出一半,每亩能产稻米三石以上。换言之,同样面积的土地,粮食产量就增加一半。

这还是单季,如果是套种,也就是春夏种稻,秋冬种麦,同样的土地,就有两倍半的产出。

这样的产量,不仅可以养活农奴,还能养活更多的封臣家人。

这大概就是仪国一户封臣通常有多人可以充当甲士的原因所在,也就是说,粮食的充裕直接转化成了军事潜能。只要合适的时机,原本兵力有限的仪国可以迅速集结一支超出所有人想象的军队。

你看仪国国君对步卒的接受,是不是比杜国更容易?

这背后是有粮食产量为支撑的。

相比之下,杜国严格推行朝廷制度,禁止种稻,结果粮食不够吃,留不住人。

根子在哪儿?就是粮食产量的不同,就是种不种稻的区别。

杜姜听了,恍然大悟,拍着桌子说道:“对啊,这不就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吗?没有粮草,还打个屁啊。”

“注意素质。”李唐皱眉,轻声提醒杜姜。

杜姜自知失态,嘿嘿笑了起来。“夫君,你还别说,你真有做国相的天赋,账算得明明白白的。以后回了杜国,我做大司马,冲锋陷阵,你做国相,为我筹钱筹粮。”

“一言为定。”李唐举起手。

杜姜也伸过手来,与李唐三击掌,相视而笑。

——

当天晚上,李良到达仪国都城——仪城。

仪城和杜国都城差不多大,但城内城外的房屋明显要好一些,百姓的衣着也要整齐一些。仪国国君的府第就更不用说了,比杜国宽敞、气派,装饰也更加精美,透着有钱的气息。

杜姜大开眼界,四处张望,同时坚定了要敲仪国国君一笔的决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