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南小说网

卷三【4 / 9】

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c),接着再看更方便。

(2)糈(xu):祭祀用的精米。

【译文】

北方第一列山系,从单狐山起到隄山一共有二十五座,长达五千四百九十里,诸山的山神都是人面蛇身。祭祀诸山神的礼仪如下:把一只公鸡和一头猪埋入地下,祭神的吉玉用一块珪,埋入地下,不用精米。祭祀时,住在诸山北边的人,都要生吃没有经过烹煮的食物。

北次二山之首,在河之东,其首枕汾(1),其名曰管涔之山(2)。其上无木而多草,其下多玉。汾水出焉(3),而西流注于河。

【注释】

(1)枕汾:临汾水之上。

(2)管涔(cén):山名。

(3)汾水:今在山西境内。

【译文】

北方第二列山系的第一座山在黄河的东岸,这山的山头枕着汾水,山的名字叫管涔山。山上没有树,却遍布着花草,山下盛产玉石。汾水就从这山发源,之后向西注入黄河。

又北二百五十里,曰少阳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赤银(1)。酸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汾水,其中多美赭(2)。

【注释】

(1)赤银:银的一种,可能为浅红色。

(2)赭(zhě):一种含着铁质矿物的红土。

【译文】

再往北二百五十里,有座少阳山,山上盛产玉石,山下出产丰富的赤银。酸水就从这山发源,之后向东注入汾水,酸水盛产品质优良的赭石。

又北五十里,曰县雍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铜,其兽多闾麋(1),其鸟多白翟白(2)。晋水出焉(3),而东南流注于汾水。其中多鱼(4),其状如儵而赤鳞(5),其音如叱(6),食之不骚(7)。

【注释】

(1)闾(lu):古代的兽名,即山驴。

(2)白(you):野鸡的一种。

(3)晋水:水名。出晋阳县,亦在山西境内。

(4)鱼:古代传说中的一种怪鱼。

(5)儵(tiáo):古代传说中的一种怪鱼。

(6)叱(chì):责骂呵斥。

(7)骚:指身体有异味的疾病,如狐臭之类。

【译文】

再往北五十里,有座县雍山,山上盛产玉石,山下盛产铜,山里的野兽以山驴和麋鹿居多,鸟类以白色的野鸡和白鸟居多。晋水就从这山发源,之后向东南注入汾水。晋水有很多鱼,这鱼的形状像儵鱼,鳞甲是红色的,它的叫声像人们的斥骂声,吃了它就不会得狐臭。

又北二百里,曰狐岐之山,无草木,多青碧。胜水出焉,而东北流注于汾水,其中多苍玉。

【译文】

再往北二百里,有座狐岐山,山上没有草木,遍布着青石和碧玉。胜水就从这山发源,之后向东北注入汾水,附近的水里盛产青玉。

又北三百五十里,曰白沙山,广员三百里,尽沙也,无草木鸟兽。鲔水出于其上(1),潜于其下,是多白玉。

【注释】

(1)鲔(wěi)水:水名。

【译文】

再往北三百五十里,有座白沙山,这座山方圆有三百里,山上到处是沙子,也没有任何花草树木和鸟兽。鲔水就从这山的山顶发源,之后潜流到山下,附近的水里盛产白玉。

又北四百里,曰尔是之山,无草木,无水。

【译文】

再往北四百里,有座尔是山,山上草木不生,也没有水。

又北三百八十里,曰狂山,无草木。是山也,冬夏有雪。狂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浮水,其中多美玉。

【译文】

再往北三百八十里,有座狂山,山上草木不生。狂山上冬天和夏天都被积雪覆盖。狂水就从这山发源,之后向西注入浮水,附近的水里盛产品质优良的玉石。

又北三百八十里,曰诸余之山,其上多铜玉,其下多松柏。诸余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旄水。

【译文】

再往北三百八十里,有座诸余山,山上盛产铜和玉石,山下长满了松树和柏树。诸余水就从这山发源,之后向东注入旄水。

又北三百五十里,曰敦头之山,其上多金玉,无草木。旄水出焉,而东流注于邛泽(1)。其中多马(2),牛尾而白身,一角,其音如呼。

【注释】

(1)邛(qióng)泽:水名。

(2)(bó)马:传说中的野兽名,野马的一种。

【译文】

再往北三百五十里,有座敦头山,山上盛产金属和玉石,但却没有任何花草树木。旄水就从这山发源,之后向东注入邛泽。这座山里有很多马,这马长着牛一样的尾巴,身体是白色的,长着一只角,它发出的声音就像人在呼唤。

又北三百五十里,曰钩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铜。有兽焉,其状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鸮(1),是食人。

【注释】

(1)狍(páo)鸮:传说中的吃人怪兽。

【译文】

再往北三百五十里,有座钩吾山,山上盛产玉石,山下盛产铜。山里有种野兽,身体像羊,有人的面孔,眼睛长在腋窝的下边,牙齿就像老虎的一样,还有人的指甲,它的叫声就像婴儿在啼哭,它的名字叫狍鸮,吃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