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南小说网

大寿篇之变天【2 / 4】

蔡员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c),接着再看更方便。

高乐无奈拱手道:“谨遵大都督军令!”

于是,朝廷十万大军将高棣的一万六千多人围困在黄龙摊,围而不攻。就这样过了两日,第二日夜里,高穆突然感到心绪不宁,怎么也睡不着觉,索性便起身坐到案前,点燃了油灯,随意的取了一本战报翻看起来。

越看越觉得心烦,越看越觉得不对劲。赶忙把案几上的战报全都取出来仔细看了一遍,然后闭着眼睛将所有的信息在脑海里重新整理思索了一遍,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如今正值五月酷暑时节,可高穆却觉得通体生寒,一颗心犹如坠落谷底般。

原来,高穆从所有的战报中重新过滤了一遍,发现了一个被众人忽略的问题。高棣在肃州接壤西域及草原的边境甘凉郡举旗起兵,手下皆是镇西边军,仅有两万人,却在短短十日破周边的甘兰、龙山二郡,然后挥师直指土山郡,一路势如破竹,眼看拿下土山再继续沿着东南而下漠井郡,便可得肃州全境,威胁夏州。

也是就这时,高穆来到夏州,才止住了高棣的进攻,让他盘旋在土山不敢动弹。随后高穆大军集结完毕,往肃州打去,也是一路势如破竹,高棣被打的丢盔弃甲,可以说是被撵着尾巴追着打,就连大本营甘凉郡都丢了,一路退守到了如今的黄龙摊,这算是国境的边界了,出了黄龙摊也就相当于出了大寿国门。

可这高棣号称当世无敌,又怎会如此不济,遇到高穆几乎一场硬仗都没打就被像撵兔子一般撵到国门口,不合常理啊。初时众人也包括高穆自己觉得,朝廷军队兵强马壮,人数众多,且高棣造反无人跟从,所以收复肃州未遇到什么抵抗,再加上高穆威望甚高,高棣名声不显之时,高穆就已经是军中第一人,尤其在西北更是威望甚隆。所以高穆一到,宵小皆伏。

可这仗打的就是顺利的让人挑不出毛病,高穆不是十几岁的新兵蛋子,被人捧捧就会忘乎所以,他甚至怀疑,自己已经落进了高棣为他编制的天罗地网,这肃州根本没有收复,而是高棣故意放他进来。看似如今高棣被他困在黄龙摊,其实是他被高棣以整个肃州为织网困了起来才是。越想越觉得很有可能。

想通此节,高穆不由得浑身泛冷,赶紧传令聚将,全军披甲,严阵以待。

帅营之中,很快就聚集了此次随行平叛的全部武将和幕僚,高穆见众人齐聚,便将猜测告知众人,一时间,帐内哗然一片。有的认为高穆有些过于杞人忧天,如今这般形势,大军往黄龙摊一攻,无须三日,便可打道回府。也有的认为,高穆所言有理,高棣确非浪得虚名之辈,不会这么容易败得如此不堪。

就在众人争吵之际,高穆“啪”的一掌拍在案几上,众人见状赶紧噤声。见众人安静下来,高穆才说道:“欲知孤的猜测是对是错,一试便知。传令下去,全军出动,今夜拿下黄龙摊。”

众人此番也回过味来:“不错,管他那么多,老子这边人多势众,直接把你黄龙摊推平就好,如果是错的,那正好,提前结束战争,大家回去升官发财。如果是错的,那也得先把黄龙摊解决了,才能往回打,不然岂非腹背受敌。”

于是,在高穆的命令下,朝廷围困黄龙摊的十万大军连夜结阵开始攻击。而且攻击异常顺利,没用半个时辰就打进了黄龙滩上唯一的一座堡垒沙梁关,一时间士气大振,十万兵马蜂拥而入,一边进城一边嚷嚷着:“活捉高棣!”

结果就在高穆也准备进入之时,前方回报让他傻了眼,就是这堡垒守军其实不足三千,而堡垒下方就挖了许多地道,原先的守军都几乎从地道撤离完了。

高穆顿时大感不妙,正准备让大军撤出,却不曾想,十万人拼命挤往一个小堡垒,就像一条大蟒蛇进了一个小洞,进是好进,可是出就难出了。

还未等高穆下达命令,就见身后杀声四起,数支骑兵在后军冲杀,一下子将整个后军都冲乱了。高穆顿时大惊,此时调头已经来不及了,赶忙传令,全军进入堡垒。可此时整个大军都已经乱成一锅粥了,被高棣的骑兵冲的四分五裂,高穆没辙,只好赶忙先进了堡垒再说。

进到堡垒的高穆见高棣所部的骑兵居然还想冲门,顾不得还在门外的兵马,赶紧勒紧关门,才把高棣的骑兵阻隔在外。

一番清点后,高穆欲哭无泪,此番进入堡垒的兵马仅有三万人不到,最要命的是粮草辎重全都丢在了外面,现在都不用等高棣来攻,只须三日,他们饿得没有脾气时,不降也得降了。而且,随着外面的喊杀声渐渐平息,高穆知道高棣已经彻底取得此次胜利。

就在此时,传令兵来到面前禀报说,高棣单枪匹马在堡垒外求见高穆。高穆自然知道高棣是来劝降的。毕竟高穆身份特殊,高棣除非不想做皇帝,不然是断不可能取高穆性命的。

高穆整理了一番仪容,便大摇大摆的登上了墙头,一眼望去,只见高棣骑着一匹通体金黄的汗血宝马,身披金甲,手持镀金马槊,就像天上的金甲神下凡一般,睥睨四方,好不威武。

什么是帝王之相,这不就是帝王之相吗?高穆看了一眼高棣后不由在心中感慨道。

高棣见高穆出现在城头,握着槊杆拱手行礼道:“皇叔祖在上,侄孙高棣有礼了。”

高穆冷哼一声道:“你莫要如此唤我,我高氏没有你这样的不孝子孙。”

高棣哈哈笑道:“皇叔祖莫要生气,侄孙此番前来并非要为难叔祖,侄孙只是准备想请皇叔祖随我到漠井休养,也好让侄孙尽尽孝道,侍奉叔祖。”

高穆怒道:“哼!果真如我所料,这肃州早就成了你的囊中之物了吧?好一个高棣,居然能算计如斯,做了个通天大局让老夫往里钻,当真大手笔!大气魄!老夫败得心服口服!只是你想让老夫投降于你简直是痴人说梦,我身为太祖高皇帝的儿子,又岂能受你羞辱,纵是粉身碎骨于此,你也莫想听到老夫一句软话。”

高棣依旧笑道:“皇叔祖若是不愿留在肃州,大可直接回京去,侄孙不敢阻拦。侄孙只是想在皇叔祖回京路上尽尽孝心而已。”

高穆突然道:“高棣!今日之败,孤对不起我大寿历代帝王所托,自当身死于此。孤只求一事,你让这些随我而来的儿郎回家去吧。”

高棣不由大惊,赶忙出口相劝:“皇叔祖,何至于此?侄孙并无冒犯之意,侄孙所言要送皇叔祖回京自然不是玩笑话。”

高穆惨然一笑:“孤有什么面目回去?今日一败,西北已成定局,你不日将在这天下掀起血雨腥风,孤留着这具残躯还有何用?”

说罢,便抽出了腰间宝剑横在脖子前,怒视高棣吼道:“你为一己私欲,挑动山河,老夫死后,在幽冥九泉定当日夜诅咒你不得好死。”

一缕鲜血随着高穆的自刎溅下墙头。

“大都督!”

“大都督!”

墙头上的士兵发了疯似的哭喊,高棣知道,高穆将他最后一丝名正言顺的可能也斩断了,从今以后,他只能逆天取势,他踏上帝位的每一步都只能是鲜血淋淋的枯骨铺路。

高棣也没有再说什么,他也知道堡垒中的将士除了死战也不会有第二个选择,当即调转马头,面无表情地发出了此生最冷酷的一道军令:“一个不留!”

承平元年五月十七,肃王高棣于黄龙摊大破西北军,主将大寿潼王大宗正平西大都督高穆自刎而死,这消息一出,天下震动。

还未等朝堂反应过来,高棣已经席卷西北三州,并于同年六月就集结了十万大军出西北,直奔京师龙城而来。

龙城皇宫政乾殿

年轻的高治坐在龙案前,正看着群臣吵的不可开交,不由得眉头紧皱。心想,总是这样吵来吵去的,没个定论,这朝堂都快吵成菜市场了。随即朝仿佛老僧入定般的大丞相蔡嵩看去。

蔡嵩感受到高治的目光,随即会意,转过身去,轻咳一便大声道:“肃静!朝堂上吵吵闹闹,成何体统?”

大丞相发话了,这群臣自然不敢再喧哗,很快朝堂就安静了下来。蔡嵩赶忙回过身对着高治行礼道:“陛下。此次肃逆陷西北三州,号称十五万众直奔京师而来,臣以为,当前之计,应驻守京师龙城为主,再召各地勤王之师前来司隶,围攻肃逆方为稳妥。”

“不可!”

右丞相高政赶忙出列行礼道:“陛下!我京师尚有兵力四十万人,区区十五万东拼西凑的叛军,何须等到各地勤王?如此行事,有损朝廷威严,同时助长各地收拢兵权,此风不可长。臣以为。当从京师调兵西进阻拦肃逆方为正理。”

蔡嵩反驳道:“京师乃大寿命脉所在,四十万兵马应当保护京师,不许外调,万一有个疏漏,谁能担当得起?”

高政哈哈一笑:“我大寿自太祖龙起,高祖立国至今,战功赫赫得以立国,区区逆贼就让京师四十万虎狼不敢出城?列祖列宗要是知道恐会羞煞他们。”

蔡嵩激动的吼道:“羞煞列祖列宗?潼王都殉国啦!难道东留王你自问有那领兵的本事?”

高政气道:“哼!孤不行,总会有人行。难不成坐拥四十万大军而不敢对抗?如此置朝廷威严于何处?天下人又会怎么看?”

蔡嵩冷冷道:“天下人怎么看!?只要最终灭了肃逆,天下人谁敢说朝廷的话?”

高政直接反驳:“你就不怕各地勤王之师最后变成了第二、第三个肃逆吗?”

此话一出朝堂哗然,就连一向老好人的政事堂左相李豹都忍不住出来制止道:“东留王,慎言!”

这李豹乃如今的国丈,当朝太后李氏的父亲,同时也是安西李氏如今的族长,重重身份叠加下来,高政也不好不给他面子,既然他出声,高政只好冷哼一声,一甩袖子,背过身去不看蔡嵩。

此时高治也开口了:“诸位卿家,莫要争吵了,朕决定了……”

皇帝开口说决定,整个朝堂此时静得一根针掉在地上的声音都听得到。都在等待这位天下至尊发出他的声音。

高治看了一眼朝堂众人缓缓道:“东留王听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