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南小说网

第9章 长亭送别【1 / 2】

一点青山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c),接着再看更方便。

徐渭在西市草草吃了些饭菜,又喝了几壶闷酒,路上见到有卖乐器的店铺,又买了根上品的长箫,便径直回到了李园。

此时天色已晚,老吴却一直在等他,并细心地为他留了饭菜,惹得徐渭心中又是一阵感动。

“刚刚李先生过来寻公子,让我转告公子,明日我们便启程前往成都。”

徐渭昨日方知道,虞允文的车夫兼护卫姓李,本是江湖中人,因机缘巧合为虞允文所救,便立誓跟在虞允文左右,做了仆人。

徐渭向老吴微微点头,也不说话,他今日心中思念妻子,本就悲苦不已。

此时酒意上头,心中更是萧索,与老吴胡乱说了几句,便回到了自己的房内。

夜色如水,月光如幕,徐渭打开窗子,伴着皎洁的明月又饮了壶酒,不多时已经微醉。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徐渭望着桌上的长箫,心有所思地念道。

突然,他流转真气,纵身一跃跳上了屋顶。

须臾,一曲《秋风词》便在夜空中幽幽响起,箫声中尽是悲凉凄苦之意。

他无意间将内息用于箫声之上,更是将哀怨的箫声传至半个南城。

李园东阁之内,一名妙龄少女手握书卷依窗而立。

“是受了什么样的情伤,才能吹奏出如此哀怨的曲子?”

她此刻手中握的竟是徐渭抄录的《二程粹言》中的《论道篇》。

在南街最大的酒楼千帆楼中,李钧正设宴为虞允文饯行,楼内更有邛州知州、通判等亲自作陪。

众人流觞曲水,兴致正高之时,传来的箫声竟是打断了正酣的酒宴。

他们都是学富五车之士,哪能听不出这箫声中的意境。

李钧母亲三年之期刚满,听到箫声不由得悲从中来,众人亦心有所思,沉默不语。

徐渭一曲奏罢,更是意兴阑珊,回到房中便搂着碧游剑沉沉地睡下了。

翌日清晨,众人整装出发,此时李钧携家中妻小前来送别。

李钧这几日见过徐渭,也知道徐渭代笔抄录经书的事,当然也对他的字很感兴趣。

老吴驾车,三人同乘出了李园,李家家眷的马车则紧跟其后。

此时徐渭却不见李中青的踪影。

他正要问虞允文,奈何虞李二人交谈甚密,自己也无从插话,便打消了念头。

两辆马车出城,一路来到了十里长亭。

这古人送别,尤其是文人送别就讲究个仪式感。不送到十里长亭,怎么能算是送别呢。

到了长亭后众人纷纷下车,李家仆人早就在长亭内备好了美酒点心。两人又是一阵真情流露,一时间引经据典,诗词歌赋。一会聊到送别,一会又聊到天下大势。

徐渭却是索然无味,立在虞允文身后。

这时,一个少女缓缓下了马车,她刚刚在马车上,通过车窗看到了徐渭。

她见这名男子身材修长,身着一袭青衫,脸色白皙、鬓若刀裁、眉如墨画,俊美非常。

又见他腰间左侧挂着一柄文士长剑,剑饰古朴清雅,右侧插着一支长箫,更加显得潇洒俊逸。

这少女便是李钧的爱女,名叫李若希。

李若希极为聪慧,她见到徐渭腰间插着长箫,料想昨夜那首《秋风词》应是此人所奏。

想到此处,她嘴角不禁露出一丝狡黠的微笑。

李若希从马车上走了下来,她轻移莲步,走到了虞允文面前。

只听她芳唇轻启,“虞叔叔与家父相交莫逆,然经此一别,天南地北不知何年何日才能相见,可惜孩儿瑶琴并未携带,不然可以为叔叔与父亲奏一曲《高山流水》以助雅兴,叔叔与父亲互赠诗词留下墨宝,岂不是千古佳话?”

李钧素来溺爱这个聪慧的女儿,知道女儿说的在理,此时无雅乐相伴,倒是一大憾事。

说着,他瞥见徐渭腰间插着的长箫,料想昨日的箫声应该出自这位少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