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c),接着再看更方便。
(9) 上古人众相爱媾和
是时,男女彼此以爱慕之目光相视。遂产生尘念、色欲与烦恼,发生肉体关系。此种伪善者陋习,受到有识之士的嘲笑与鄙视。
(10) 上古人众建造屋舍
上古人众为免遭讥笑,遮掩陋习,遂建造屋舍,居于其中。
(11) 上古人众储存食物 达雷米遂混杂糠秕
人众按懒惰者的习性,各自储藏食物。达雷米遂混杂有碎米糠秕。采割后也不再复生。
(12) 上古人众相互慨叹议论
此后,上古人众慨叹议论道:“昔日吾等皆具禅心。终日欢乐,不食自饱,体泛祥光,身可飞天。之后,以大地油质精华、土质土层、八达拉达蔓草为食。因恶业,此等食物均消失殆尽。随后又出现了自然生长的达雷米。因人众将达雷米各自收割储藏,备早晚食用,采割达雷米处不再复生,而分散各处。所以将达雷稻分给个人为好。”经过商议,按定额分配。继之,道德败坏者惟恐自己份额用完,便偷窃他人所分。被捉一回二回,训斥一番释放了事。第三回则毒打一顿。从此,开始出现了偷窃、欺骗与伤害。于是,上古人众聚会商议:“今卑劣下流之事屡生,需选一位严格自律、正直忠厚、学识过人之士,立其为王,赋予其裁决、训斥、驱逐之权,吾等愿将个人所得达雷稻的十分之一献给他。”之后,人们祈求形象俱足,神通广大、具有无限权威的乔答摩 注 佛之前世接受三种灌顶礼,立其为王。
[1] 乔答摩 gotama,旧译“瞿昙”、“俱谭”、“具谭”等。是印度刹帝利种姓中的一支。释迦牟尼的姓氏。
(13) 上古人众为王命名三尊号
上古人众为王命名为摩诃三末多 注 、刹帝利 注 和罗阇 注 三尊号。
众人为摩诃三末多王念颂如下四偈陀:
太阳天族之后裔,
纯洁高尚实难比,
圣王威德无限量,
摩诃三末多大帝。
圣王乃众人眼睛,
光芒闪烁显威风,
犹如太阳第二个,
驱散黑暗赐光明。
圣王制定诸法规,
谋求福利为人类,
世间众生皆遵守,
神通广大显权威。
众王之首三末多,
勤奋无比众拥戴,
臣民尊称为“摩奴” 注 ,
第一王是乔答摩。
[1] 摩诃三末多mahāsamata,旧译大平等、大等意,一说是太阳种族之后裔,刹帝利之始祖。
[2] 刹帝利khattiya,意为王族。
[3] 罗阇 rājā,按缅文音译为“亚扎”,意为君王或首领。
[4] 摩奴 manu,印度神话中的人类始祖。
(14) 上古人众行善精进 四种姓产生
之后,部分斋戒有素正直忠厚者,为摆脱偷窃、欺诈、讥讽、伤害等诸般恶行,入荒山僻静处,隐居茅屋,进村镇京都化缘度日。这些躲避恶业的人们,被称为“婆罗门”。部分人结婚成家后从事耕作或经商,积累无数财富,人们称其为富户商贾。其余部分人众,功德浅薄,遭人凌辱,家境贫寒,人们称其为穷苦人。至此,世界有了君王、婆罗门、商贾富户和穷苦人之分,形成四种姓。
(15) 注释
据《缅甸大史》记载:“上古时,摩诃三末多王与仙尊圣人等共议,决定抄录铁围山下诸种法典为行事准则,依法放弃四袒护 注 。”典籍中并无关于抄录铁围山下诸法典一事的记述。
[1] 四袒护:即四种不正当的行为,因个人意愿、怒火嫌恶、愚笨呆痴、恐惧畏缩等引发的不正当行为。
(16)南赡部洲人将所得十分之一献给摩诃三末多王
是时,南赡部洲人生活在摩诃三末多王治理的国度里,他们将其所得物品财富的十分之一奉献给摩诃三末多王。献出的物品甚多,故该王财富甚丰,成为巨富之王。该王严守君王十规 注 和四品 注 ,享有君王的无限福禄。
[1] 君王十规,详见(53)节。
[2] 君王四品,详见(55)节。
(17) 摩诃三末多王建拘沙婆提城 注
随后,为防止盗贼等各种坏人的骚扰,摩诃三末多王建立末罗国的拘沙婆提城。该城具备城墙、街道、堑壕、沟渠、城楼平台、城墙通道等都城七条件 注 和四大资源 注 。王又封了王储、将军等文武官员。由于摩诃三末多王严守君王十规和四品,长寿历经一无央数劫,享尽福禄,并为其子孙后代、人民群众造福无穷。
[1] 拘沙婆提 kusavati。
[2] 都城七条件:详见(44)节。
[3] 都城四大资源:详见(46)节。
(18) 摩诃三末多王子孙二十八代
摩诃三末多王子孙世系如下:摩诃三末多王;其子鲁阇王;鲁阇王之子瓦亚鲁阇王;瓦亚鲁阇王之子格拉亚拿王;格拉亚拿王之子瓦亚格拉亚拿王;瓦亚格拉亚拿王之子乌包萨塔王;乌包萨塔王之子曼陀王;曼陀王之子瓦亚王;瓦亚王之子乌巴伐罗王;乌巴伐罗王之子捷提耶王;捷提耶王之子穆萨拉王;穆萨拉王之子摩诃穆萨拉王;摩诃穆萨拉王之子穆萨兰陀王;穆萨兰陀王之子达伽拉王;达伽拉王之子达伽拉德瓦王;达伽拉德瓦王之子巴罗达王;巴罗达王之子因其罗萨王;因其罗萨王之子鲁纪王;鲁纪王之子苏鲁纪王;苏鲁纪王之子勃达巴王;勃达巴王之子摩诃勃达巴王;摩诃勃达巴王之子勃那陀王;勃那陀王之子摩诃勃那陀王;摩诃勃那陀王之子苏陀夏纳王;苏陀夏纳王之子摩诃苏陀夏纳王;摩诃苏陀夏纳王之子奈鲁王;奈鲁王之子摩诃奈鲁王;摩诃奈鲁王之子义纪摩王;共28代。
(19)二十八代王中乌包萨塔王之子曼陀王统治简况
28代君王中乌包萨塔王之子曼陀王乃乔答摩佛的前世。据《曼陀杜本生》 注 载,曼陀释迦王曾在两千小洲环绕的四大部洲上享尽转轮王的一切福禄。随后,在四天王天长期享受神仙之福禄。[hj28mm]继之,又在忉利天与36位帝释同寿,享受福禄,历时一无央数劫。《缅甸大史》载,该曼陀王享年1305252000岁。该王少年期84000年,王储期84000年,君王期84000年,在四天王天900万年,与36位帝释同寿,每位3600万年,合计共享寿两个无央数劫。此说与《曼陀杜本生》不符。该本生仅提到他长期在四天王天居住,并未提及900万年的事。
[1] 《曼陀杜本生》 mandhātu jātaka,即本生经三颂卷第258号故事。
(20)曼陀王生平
曼陀王前世曾是91劫前毗婆尸佛 注 的剃头师。当佛与众僧伽进斋时,他从集市买回豆子,心中祝祷:希将豆粒撒入佛与众僧伽钵中。顺手撒去,豆粒纷纷落入各钵之内。又因他虔诚祈求获得比享有五欲欢乐诸神更富贵的造化,若曲肱拍臂天即降宝石之雨。他的祈求终于实现,成为不同凡俗的超越享有五欲欢乐诸神的四位高贵智者之一。只要他曲其左臂用右手拍打,便会降下没膝深的宝石雨。以上即曼陀王昔日之神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