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南小说网

第四编【5 / 6】

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c),接着再看更方便。

[3] 意即:到达码头。

[4] 意即:帝王之庙。

[5] 此处单位为缅斤。一缅斤约等于327市斤,或365磅,或16329公斤。

(146)阿朗悉都王

缅历454年(公元1092年) 注 ,王孙阿朗悉都登基。该王生辰为木曜日。诞生之时恩辛大鼓不击自鸣,御座前门不启自开。梯莱辛王将王孙抱于怀中说:“朕将为皇孙摄政,只是为未来者 注 摄政而已。”赐名底里泽亚都拉 注 ,为其灌顶加冕为王。有些史籍据王诞生时,恩辛大鼓不击自鸣,称他为阿朗悉都 注 王。有些史籍根据王即位后,首先建瑞固佛塔,而称他为瑞固施主。有些史籍用其外祖父赐名,称之为底里泽亚都拉。有些史籍又根据他幼年啼哭时,脐部隆起一拳多高,而称他为切道些 注 。有些史籍则采用天帝释在南赡部洲蒲桃树下书写之名:底里德里巴瓦那底达拉巴瓦拉班底达都达马亚扎摩诃迪勃底那腊勃底西都 注 。但在史籍中大多采用天帝释赐名的结尾部分————那腊勃底西都 注 相称。有些史籍根据信骠神像在勃拉牟卡坠落时曾呼道:“阿朗悉都接我上去!”而称他为阿朗悉都。

王有王后四人:亚德那布翁、底劳格山达、亚扎贡玛意与南宫王后。四后皆举行过正式的册封仪式。亚德那布翁生明欣绍。底劳格山达后来又称为乌绍班,生套垒加。亚扎贡玛意未生养。南宫王后生二女,长女名当比亚,幼女名瑞久。南宫王后之妹曾嫁四夫,相继去世,王也纳其为后,赐名钦乌。钦乌先夫共遗四女,第一夫遗女玛绍南,许配亚扎都为妻;第二夫遗女恩道蒂,许配金格都为妻;第三夫遗女喜宫,许配那腊都为妻;第四夫遗女姜道蒂,未婚即亡。钦乌成为阿朗悉都王后以后,又生漆吴和姜道蒂二女。阿朗悉都给四位公主每人一贝壳金粉,让她们调在香料之中擦用。

一日,国王姻兄摩诃德曼竟傲然骑象进宫,并牵象登阶。被摩诃吉里神撞见,喝道:“吾神在此,汝竟敢对吾友如此不敬!”摩诃德曼见神怒喝,全身战栗,和大象一起摔向远方。见此情景,学者们说王在位期间全国各地必叛乱蜂起,盗贼猖獗。该王在位时,缅历456年(公元1094年)百余名盗匪袭入王宫,宫内侍从奴仆将相各持刀枪协助镇压才得平息。比如:御座前门前就倒毙三尸,血迹斑斑,大殿之上,惨不忍睹。部分盗贼脱身远逃。据说后来那些被杀盗匪鬼魂夜间出来吓人,投掷干粪块,泼洒尿水,冲德拉巴门,将通风的南宫门打开。上述史料系根据以首先登上艾毕当山而闻名的信高达瓦拉所撰史籍。

王共有四位业师:阿罗汉长老、盛聂王之子大法师、阿难陀长老及摩诃吉里神。

阿朗悉都王四位王后 注 身边各有宫女:身着绿宝石锦服头梳素列发式大臣女300名,身着钻石锦服头梳乌宜发式大臣女300名,身着红宝石锦服头梳乌恰发式大臣女300名,身着珍珠锦服头梳雅今发式大臣女300名,驼背女30名,罗圈腿女30名,伶俐聪明的富绅女4名。此外,还有操鼓、小鼓、弯琴、椰笙等的女乐师们经常为王后们演奏。

据说阿朗悉都王计有大臣6万、白象32头、黑象80万头、马800万匹、船800只、士卒16000万名。国王率众巡游各地所乘12艘御舫为:东路布佐、东路甲岸、卑基瑙、瓦济拉丁卡、昂达德果、摩奥界、遂赖雅迪、那瓦雅、卑基湾、丁雅卑松、永珍、那伽皆等。阿朗悉都偕王后嫔妃文臣武将巡行缅甸南北,兴修水利,统一长度,丈量土地,规定标准缅亩,开垦耕田,生产粮食饲料,以足兵勇象马之需;合并土地村寨,建立镇、县,规定统一建制;确定钦 注 、架 注 、木 注 、贝 注 等重量单位与町 注 、奎 注 、塞 注 、萨由 注 、卑 注 、侩 注 、萨垒 注 等衡量单位,统一大小。规划镇县建制后,大力修建禅堂、佛塔、寺院、浮屠、佛窟等,以期佛教长存五千年,造福众生;在国境上设立远近哨所;在京都蒲甘布防。王想观赏海上风光,于是带一尊相当于自身重量的纯金佛像,偕王后嫔妃,水陆两路南下。至孟国,沿杰朗河行至勃生。在该处建行宫,将王后嫔妃们留下。由80万只小船护卫,乘船继续前行。

至丹吉山脉尽头,见一方圆约一缅亩大小的石板上有一尊琉璃龙王像,宛如一太阳神。龙王在阳光照射下,光彩夺目,如太阳本身,将整个海面映得白光熠熠,十分耀眼。王举手遮阳观看,因王食指上戴有天帝释赠送的翡翠指环放射出碧绿光芒,射在白光之上。此时,侍立于后的文臣武将们才得以看清龙王像的面目。阿朗悉都王在这里举行洗头礼后,启程往观南赡部洲蒲桃树。

行至一地,国王发现许多石像。石人身上佩有五种乐器。这些石像系国王曾祖阿奴律陀当年周游各地到达这里时的遗留之物。阿朗悉都王问道:“这是什么石像?”婆罗门占星家和缅人占星家们答道:“这是陛下曾祖阿奴律陀留下的石像,并留言:‘朕子孙后代巡游至此,尔等可为其演奏。’”阿朗悉都王说:“今朕已至此,为何不见演奏?”这时,石人好像变成有生命之人立即演奏起来。

继续前行至锡兰岛。锡兰王向阿朗悉都赠一可载80万人的名为顶加奈之大船,并把公主苏乌推献给国王,同时还敬赠一尊历代锡兰王供奉的作打禅修行状的摩诃迦叶像。阿朗悉都王迎像至顶加奈大船之上,继程去南赡部洲蒲桃树处。抵达后见蒲桃树下有一块佛陀坐禅用的石板,光洁如贝。王欲在石板上打坐,问婆罗门占星家和缅人占星家们可否?答道:“不可。此乃佛陀打禅之座。陛下不妨投头巾试之。投时立誓:如此处是佛陀打禅之地,此头巾如鸡毛投火化为乌有。”王依言,将头巾投向石板,只见头巾像一团棉花投入火中顷刻焚化。王见此情景心情非常舒畅,举行隆重仪式,演奏达七月之久。

天帝释说:“看来此王确系弘扬佛陀佛法之王。”于是为其举行灌顶加冕礼,赐名:底里德里巴瓦那底达拉巴瓦拉班底达都达马亚扎摩诃迪勃底那腊勃底西都。并赠鼓铙及其他显示王威光辉的用品。并用状似马鞍饰物向上翘起的“德格丹” 注 的佛陀坐禅石板的顶部制成一佛像,名之为信骠佛像送给国王。又用蒲桃树吉祥的右枝残部制成名为信拉的佛像也赠给了国王。

王至此又萌发了去瞻仰须弥山之念,并着手准备。天帝释见国王在想不可能实现的事,遂千方百计诱导又赠给国王六粒舍利子,显身对国王说:“佛事尚多,亟待汝去做,现不宜去须弥山。”于是,阿朗悉都王启程返京。国王乘坐的顶加奈大船行至勃拉瓦牟卡,船身剧烈颠簸,几乎断裂。天帝释赠的信骠佛像跌落水中。王跪地请求道:“弟子所求若能如愿,希望玛尼梅克拉等诸神将弟子之船带往安全地带。”这时,海中神妖一起出动,将御船带出勃拉瓦牟卡,送至安全地带。

当信骠佛像坠落时,王闷闷不乐。但当时恰好有一对鸳鸯交叉双翅将佛像扛在翅上。佛像坐在鸳鸯翅上呼道:“阿朗悉都接我上去!”国王接住。从此王被称为阿朗悉都。王离此地向马来由岛驶去。这时所有海神水妖都来看国王,将整个海岸挤得水泄不通。

一女妖怀抱婴儿,因专心张望,手一松孩子掉入水中。女妖向王请求道:“奴因看大王,孩子落水,求大王救救奴子。”王用神鞭击水道:“朕途经此地,女妖因看朕失手孩子落水,海神们怎能见死不救?”玛尼梅克拉海神将孩子救起献予国王。王将孩子还给女妖。女妖欣喜万分,取出各种香料献给国王。天帝释赠给王菩提树木雕坐佛像及檀香木。

国王由此启程前往石象岛。此岛原系大光王所骑白象甘达拉伊在上天死后,坠入海中,变成的一块礁石。阿育王之子摩晒陀经常往来此岛。王抵达石象岛后,在岛上举行隆重的供奉仪式。

曼昂岛上的大臣向曼昂国王奏道:“明日阿梨摩陀那蒲甘国王将抵此,应备适当礼品相迎。”曼昂王问大臣们:“朕见这位国王需行叩拜礼否?”大臣们答道:“国王威德崇隆,当然应行此大礼。”曼昂王说:“要朕下跪,不如一死。”说罢颈间系一大瓮投海自尽。

阿朗悉都王的御船停泊在曼昂岛国王投海自尽之处。曼昂岛大臣们前来敬献大批礼物。阿朗悉都王问:“朕今到此,为何不见朕友曼昂王前来?”大臣们答道:“我王听说圣君驾临需行叩拜大礼,惊恐不已投海自尽。”阿朗悉都王说:“因怕向朕行叩拜大礼而轻生,哪里值得?”说毕站立船头用手指海面说:“朕友曼昂国王,朕今到此为何不来相见?”只见颈上系着大瓮的曼昂国王从水中冒出,貌如生前,向王跪拜。曼昂国人见此情景无不惊愕异常。

由此向前到南赡部洲。林中有一条蜈蚣咬死了一头大象,将象肉吃光,以象牙作巢。王见象牙,问道:“这是何物?”婆罗门占星家和缅人占星家们答道:“这是大蜈蚣之巢。”王趁蜈蚣离巢觅食之机,将象牙搬上御船离去。大蜈蚣觅食归来,不见巢穴,泅水追赶。因阿朗悉都系神通广大之德君,大蜈蚣始终追赶不上。蜈蚣叹道:“取吾巢之人非泛泛之辈,何不让他仿照吾身形造船乘用?”遂在水面将首尾翘起让国王观看。王返回京都蒲甘后,建造蜈蚣舫。

王用天帝释所赠檀香木雕成五尊佛像,用檀香木碎屑制成第六尊佛像————妙榜敏朱。将天帝释所赠的六粒舍利子及菩提树吉祥的右枝密藏在佛像之中,进行供奉。阿罗汉长老向王进言:“今王将圣物安放在宫中供奉。以僧之见,应将圣物安置在圣物意欲停留之地。以期佛教长存五千年,造福众生。”于是,阿朗悉都王将六尊佛像放在御船之上,沿江水陆并进北上。王祈祷道:“望六尊佛像到达意欲停留之地显兆于弟子。”御船行至宫育瓦地区时,只见许多鸟儿在空中盘旋。王问何故?婆罗门占星家和缅人占星家们答道:“此地将是摩诃那格拉珊那城所在地,佛像愿意停留于此。”王将佛像置于五头白象背上,祈祷道:“愿白象在佛像愿意停留之地伏下。”白象放出后,漫步至佛陀前世经常往来之地伏下。于是王建造宫育瓦、布坎、欣当玛、新九等四塔。将妙榜敏朱佛像赠与居住在布坎基德高望重的圣者们供奉。

当国王将用第五段檀香木,即尖端那段雕成的佛像置于白象背上时,举不起,不随白象去。阿朗悉都王问其根由。婆罗门占星家和缅人占星家们答道:“王御船以前顺流而下时途经底哈道,一只山鸡飞到御船上生一蛋。当时王未问,臣等也未敢奏明。该处正是佛像愿意停留之地。”于是国王返回该地在底哈道的中间岛上建一佛塔。据《五段檀香木记》一书载:似乎是王在御船顺流而下时建塔的。

由于阿朗悉都王经常出京巡游各地,致使手下水、马、象、步各军将士疲于奔命。勃生,即得楞国叛乱;鄂迪在岱地岛起兵;鄂内在开丁山另树一帜;泽亚敏加拉在德山蠢蠢欲动;派驻锡兰岛的印度兵哗变;德林达依拒绝像以前一样进贡;德明格东忘恩负义背叛朝廷。大将鄂耶傣、鄂耶乃奉命率领大批象军马军出征。大军行至鄂辛盖,德明格东迎战,胜之获大批战俘。

国王亦率军出征,一直打到兰皮亚。命战俘在当地建一村寨,凡所得到的就抓住不放,因此至今该地仍得名若开。二大将捕获德明格东割下首级献于王前。摩诃吉里神得知显身质问国王道:“为何杀你前世祈祷时的伙伴?”王答道:“他虽是朕前世祈祷时的伙伴,却使朕边关不得安宁。朕本无意杀他,只想教训一番而已。”摩诃吉里神说:“可将德明格东首级置花托盘上,用金银灯盏、金银花枝祭祀之。”王遵摩诃吉里神所嘱将德明格东首级放在花托盘上祭祀,当首级面朝国王放置时,首级便旋转起来。国王说:“朋友,朕并未下令杀你;也不愿你死去。朕只是像所有君王们为扩展王国疆域而征讨,完全是将领们的过失。如朕言属实,朕种此龙脑香树必活。”王将一棵大龙脑香树倒栽在兰皮亚。当晚树枝即绽出新芽,生意盎然。王将德明格东首级带回蒲甘,妥善葬于杜云山上,全国人民每年往祭一次。接着国王派出大批军马镇压叛乱。并亲率王后嫔妃水陆两路来到德林达依叛乱地区,平息叛乱后返回京都。到京都后,阿罗汉长老已飞升,其职由盛聂王之子大法师继任。任僧侣首领,出入皆乘金轿。国王也赠与德高望重的阿难陀长老、菩提长老各一顶金舆。

阿朗悉都王前世是勃代格亚王子,因闻瑞恩蒂已被许配苏云,在瓦地区从空坠地而亡。其尸骨由阿罗汉长老葬于该地。王率大军取回遗骨。行至良吴岸上,祈祷道:“若此尸骨确系朕骨必将浮于水面。”说罢,投骨入水。其骨果然浮于水面之上。王收回尸骨妥善葬于瑞固佛塔那块圣地之上。

此后,王思忖:“如将信骠、信拉两尊佛像从宫中请出安放在佛像愿意停留之地供奉,必能造福众生。”于是,王将两尊佛像放在宝筏上,由水、步士卒各三千六百名护卫,溯流而上。王祈祷道:“愿佛告我佛像应安放之地。”御筏行至实皆界内比亚达拉岬时,魔鬼鄂沃用脚猛踢御筏。将御筏上的尖阁顶部震落水中,此地因而得名比亚达驾,后衍变为比亚达拉 注 。

由此向北,至实皆北部的乔玛 注 时,信骠佛像忽开口说道:“吾愿长住此谷中。”于是,阿朗悉都将佛像置白象背上,祈祷道:“请白象在佛像愿意停留之地伏下。”放出白象走入乔玛,伏于崖边。王又祈祷道:“崖边不便筑塔供奉,请白象在高处择地伏下。”白象登上岸边一高地伏下。遂在那里建一佛窟,安放信骠、信拉两尊佛像。

在若开,大臣丁克亚瓦扬艾塞尼谋害了继德明格东后即位的第十代王明勃卢,篡位为王。明勃卢之子明耶勃亚携妃苏抱纽逃至蒲甘称臣。明耶勃亚有一子赖亚明南,一女瑞固达。明耶勃亚由于失去了祖先基业————若开,闷闷不乐,积郁成疾,病情日益恶化。一日,他把儿子叫至面前,叮嘱道:“从这位国王祖父在位时起,咱们就一直称臣,为的是光复祖先基业,今吾志未酬,身先亡,望吾儿发奋努力,重返祖籍家园。如此王在位期间不能返回,则到今后其他国王在位时就休想返回了。因为此王拥有强大象、马、车及兵勇将士,且雄才大略,非常明智。一定要设法请此王帮助咱们完成复国大业。你可在国王洗头礼时,按若开人习惯将发髻盘于脑后,故意让王看到。”嘱毕,遂死。赖亚明南遵父嘱在王举行洗头礼时,将发髻盘于脑后。王见后怒斥道:“值此吉祥大典之时竟敢做此不祥之事。”下令推出斩首。赖亚明南奏道:“王下令斩臣,臣唯有一死,容臣奏明。”赖亚明南按父言上奏。王大发慈悲,命大臣赖亚挂帅;登毕西率缅军由陆路;赖亚明南率孟军由水路两路进军。瓦扬艾塞尼之孙明勃底组织水师在勃代格亚的当纽迎战。从水路往攻的孟军败北,陆路缅军也因之退回。王闻之大怒,再派大军,杀死明勃底,立赖亚明南与其妹瑞固达为王。

阿都敏纽 注 在他的《若开公主埃钦》诗中这样写道:

“圣洁荣华仙巴威,

十代相传断王权。

最后一世明勃卢,

惨遭谋害丧黄泉。

乱贼瓦扬艾塞尼,

臣丁克亚是勋衔。

盘踞古镇彬沙城,

篡位三代继相传。

明耶勃亚苏抱纽,

黄金国中去避难。

流落他邦度岁月,

养儿育女继香烟。

赖亚明南是男儿,

瑞固达女美娇艳。

阿朗悉都传号令,

孟军骠军各十万。

克敌制胜逢吉日,

势如破竹敌胆寒。

功成重建新勃棱,

人民崇敬且心欢。”

按内廷总管摩诃悉都的说法,似乎赖亚明南在若开即位是在王孙那腊勃底西都在位期间。但查阅《若开史》历代王系年表,发现赖亚明南是在缅历480年(公元1118年)晚些时候登位的,与阿朗悉都王正好同时。故内廷总管所述是不确切的。

此后,王水陆两路并进去中国迎取佛牙。 注 抵达后,统治妙香国————中国的乌底勃瓦携重礼相迎。两位国王亲切交谈。乌底勃瓦问道:“请问陛下驾临鄙国,所为何事?”阿朗悉都王说:“朕来贵国并非为尘世财物而来,只是为了超世幸福迎奉佛牙而已。”乌底勃瓦说:“如佛牙愿巡幸贵国,只管迎去。”阿朗悉都备各种金银灯盏、金银花枝、金银米花等进行供奉,到放置佛牙的重阁朝拜祈求。只见佛牙具32大相、80种好、6道光轮,携带8法器,云游于天际。两位国王用许多供品祀奉祈求,但佛牙仍处空中不肯降下。

于是,乌底勃瓦说:“当年陛下曾祖阿奴律陀王曾来迎请佛牙,佛牙不愿随往。今又重现当年情景。”阿朗悉都王无计可施再三祈求,佛牙仍不愿随往。乌底勃瓦说:“佛陀曾预言佛牙将在妙香国长存五千年。陛下虽迎请,无奈佛牙不愿随往。”言毕,又赠送了许多礼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