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唯而川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c),接着再看更方便。
【有人说“年少不读苏东坡,年老不看辛弃疾。”
如果说想拥有快乐的退休生涯,那就要远离辛稼轩。他从沙场的一代战神到泼墨执笔的文人到底经历了什么呢?
流着英雄泪的辛弃疾可不是矫情地在演戏给别人看。他可是有着英雄的基因,抛洒过英雄的热血。
辛弃疾出生于公元1140年的山东历城,那时大宋的北方领土已经沦陷于金人之手,包括他的出生地在内。
和唐朝的归义军首领张议潮一样,他的家族也有人在金国做虏官。
他的祖父辛赞虽然被迫在金国任职,但强烈的爱国心让他觉得自己与金人有着不共戴天之仇。
他“人在曹营心在汉”,立志要当个卧底的内鬼,希望有机会为南宋朝廷提供抗金的情报,甚至想亲自拿起武器和金人决一死战。
而辛弃疾这个名字的由来,就是因为他的祖父希望他可以像汉朝的冠军侯霍去病一样,驱除胡虏、饮马瀚海,光复中华。
辛弃疾在《美芹十论》记载,祖父常常带着他“登高望远,指画山河”,让少年辛弃疾亲眼目睹汉人在金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树立他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壮志。
史书记载,辛弃疾天赋异禀,有奇人异象,红颊青眼,有人中青兕的美名。
古时候,兕是指犀牛或者犀牛类的动物,这是一种英勇善战的动物,虽然犀牛在现代的华夏已经灭绝,但古代时期,像大象、犀牛这样的动物还是很多的。
此外,陆地最大的哺乳动物我们都知道是非洲象,然而第二大生物其实就是犀牛。
在荆棘密布的丛林之中,它的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四十五公里,屈原在《楚辞·招魂》中也曾写到:“君王亲发兮,惮青兕。”
意思就是君王亲自射箭,瞄准猎物,但又担心不小心击中了青兕而生出祸端。
因为楚地相传有人曾猎得青兕者,结果三月必死。
而成年犀牛的体重可以达到3--5吨,肩高在18米左右,是个长相雄伟且战力强大的生物,所以青兕这种外号则是个美名。
也由此可见身体力行壮如牛的辛弃疾,属实是个驰骋沙场的好苗子。】
张飞在自己的脑海里想象了下一个身体壮的像牛一样的武将,嗯,好像不用想象了,俺就可以拿来当比较。
俺老张捧着书,然后拿着笔写下优美的诗歌
嘶画面太美了,俺不敢想。
张飞被自己尬的打了个冷颤,反应过来后随即吐槽道:“这个大宋朝还真是不当人啊,要是让俺老张不得已放下武器去拿笔架子,那比杀了俺老张还难受啊!”
简雍道:“让武将放下赖以活命和富贵的家伙,以往也是有的。”
“不过历史则是天下太平,战事不频,所以才让武士们得以休憩。”
“而这大宋的情况恰恰相反啊!明明外有强敌环伺,更有故土被侵占的屈辱在前,愣是不让武士报国,不提北伐之事。”
庞统哈哈一笑,开了个玩笑道:“怪不得后人说让咱们的诸葛军师和阿斗小殿下去宋朝当皇帝和丞相呢!”
“他俩未来可是联手北伐了几十年!”
刘备也跟着笑了起来,自己这个儿子虽然不争气,没有像世宗皇帝或者世祖皇帝一样,但也一生都在支持蜀国北伐的汉室光复大业。
【而辛弃疾自然也是没有让祖父失望。
虽说辛弃疾从小就是在“敌人的眼皮底下”生活,但他一点也不慌,锻炼出了一身文武双全的本事。
一到科举之期,他就多次出入燕山,勘察金国内部的地形情况,收集情报,期间还手绘了金国的山川地形图。
期许着在未来的某一天带领汉人的军队来到此处战斗。
但收复失地真的这么简单吗?
绍兴三十一年,即公元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沦陷区的汉人实在忍受不了金人的残酷压迫,纷纷起兵反抗。
于是,济南农民耿京领头率先组建了一支声势浩荡的队伍。
为了响应耿京的义举,当时才二十一岁的辛弃疾,也趁机拉起了两千人的乡勇队伍投奔耿京。
一开始,耿京对这个前来投军的秀才并没太在意,只让他在身边做了一个打杂的秘书。
但第二年发生的一件事,极大地彰显了辛弃疾的英雄本色。
当初和辛弃疾一块儿来投奔义军的还有一位叫义端的和尚。
义端本身就是个守不了清规戒律的花和尚,因为受不了在义军里当差的苦头,竟偷偷的盗走了经由辛弃疾保管的帅印,准备去金营里邀功。
义端本身也是一小股义军的首领,是被辛弃疾说服一起投奔耿京帐下的,耿京盛怒之下,只得拿辛弃疾问罪。
辛弃疾理屈词穷,自知交友不慎,羞愧难当,当场向耿京立下了军令状,追回帅印。
当晚,辛弃疾带了一小队人马埋伏在了去往金营必经的路上,果然,天快亮了的时候,义端真的骑马来到,辛弃疾不由分说,一刀将义端砍下马来。
义端见是辛弃疾,吓得魂飞魄散,当即跪地求饶说:
“我知道您的真身是一头青兕,您力大能拔山,将来定有大造化。您饶了我的小命吧!”
面对这样贪生怕死的变节份子,嫉恶如仇的辛弃疾哪里肯听,不由分说,手起刀落,义端身首异处。
辛弃疾这一果决的行为让耿京对他刮目相看,然而真正让辛弃疾扬名立万的事情还不是这个。
当时,金国军队内部矛盾爆发,完颜亮在前线为部下所杀,金军仓皇向北撤退。
而金军此时也在极力的对付起义军的叛乱,辛弃疾自己熟悉金国的形势,于是说服了耿京归附南宋的朝廷,以求帮助和朝廷一起复国。
耿京同意了之后,于是辛弃疾奉命南下杭州向南宋朝廷报告军情。
他在完成任务返回的途中,却听到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义军溃散的消息。
义愤填膺的辛弃疾立即召集五十多人组成敢死队,乘夜冲入几万人的叛军大营,奋勇追杀叛匪。张安国被他追得魂飞魄散,跌下战马,跪地求饶。
但已经愤怒到负容忍的辛弃疾怎么可能饶了他,他连夜把叛徒押回临安,交给南宋朝廷处决。
但能让他爽爽施展一腔孤勇的,一生中也就这么一次,此后便只能空怀着英雄壮志。因为在抗不抗金的问题上,他和皇上从来就没有同在过一个频道上。
虽然他的一生都在众里寻它千百度。但通通都是白搭,那当“孤胆英雄”的机会再也没有出现在灯火阑珊处。“金戈铁马”的美梦,一直都只能是想想当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