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药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c),接着再看更方便。
嘿,朋友们!今天咱们要一起来认识一个超级神奇的穴位——地五会!这名字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特别?别急,等我给您细细道来,保证让您对它刮目相看!
先说说这地五会的名字,一听就感觉特别接地气,其实它还真是个地地道道的奇穴。您平时可能没怎么关注过它,但它的本事可大了去了,不但能补五脏,还能把咱们头面五官中口、耳、鼻和眼的问题统统解决,厉害吧!
咱们先来找找它在身体里的位置。地五会穴在足背,就在第 4、5 跖骨间,第 4 跖趾关节近端的凹陷中。
要快速找到它也不难,您可以这样做。坐位,把小趾向上翘起,小趾长伸肌腱内侧缘处,那就是地五会穴啦!
接下来,咱们深入探究一下这名字背后的奥秘。
地五会,这名字可是有来头的。在中医的世界里,凡是两经相交的穴位,都称为“会”。本穴可是足少阳之气与其他五经之气会和的地方。您想想,以这一个穴位,会那五个经脉的气,而且脚在下面,就像大地一样承载着万物,所以叫地五会。
还有一种解释也很有意思。地,就是土地,意味着在下面,指的是足部。五呢,就是数字五,也可以理解为五个。会,就是会合。分布在足部的少阳经穴有五个,这个穴位正好在其中,是上下脉气会合的地方,所以就叫地五会啦。
《释名·释地》里说:“地,低也。其体低下,载万物也。”还有《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里讲:“风行于地。”《备急千金要方》风毒脚气门里也提到:“夫风毒之气皆起于地。地之寒暑风湿皆作蒸气,足当履之,所以风毒之中人也必先中脚。”五,也可以理解为数,就像“五人为伍”。人的头圆圆的像天,脚方方的像地。本穴是足少阳之气与其他五经之气会合的地方。就这么一个地方,会聚了其他五经的气,就像五脏六腑的气血都汇合在这里一样,而且气血是地部的经水,所以就有了地五会这个名字。
再来说说这穴位的含义。地,就是地部。五,指的是五脏六腑。会,就是交会。地五会这个名字的意思就是,天、地二部的寒湿水气在这儿交会。本穴所处的位置是足背外侧的凹陷中,胆经上部经脉足临泣穴传来的气血又有天部的寒湿风气和地部的寒冷水湿。穴外天部飘散的阳气到了这里,因为本穴气血的寒冷收引而化雨冷降在穴内,穴外地部的溢流水液也汇聚到本穴,所以就像是五脏六腑的气血汇合而成,故而得名。五会的意思和地五会是一样的。
从穴义来讲,就是天、地二部的寒湿水气在此交会。
地五会穴的气血特征是地部经水。
气血运行的规律是沿着胆经下传到侠溪穴。
它的功能作用是收降水液。
这地五会穴的功能可强大啦!它能疏泄肝胆,清利头目,通经活络。具有舒肝消肿、通经活络的功效。而且地五会穴还有清肝泄胆、聪耳明目的作用。您知道吗?凡是穴位名字里叫“合”或者“会”的,都是和其他经脉的穴位会合一起发挥作用的。就像头的百会穴、腿的合阳穴、手的合谷穴,还有臑会、会宗等等,都是这样。它们所治疗的病症,很多也都是和其他经脉的穴位协同合作才能奏效的。
比如说,《天罡秘诀》里讲:“耳内蝉鸣先五会,次针耳门,三里内。”还有《黄帝内经素问》里说:“阳气起于足趾之表。”少阳是一阳,从头部到足部是下降的。厥阴是一阴,从足部到腹部是上升的。阳不降的话阴就没法升,阳的下降是阴上升的引导;阴的上升是阳的促进,六经都是这样,靠少阳厥阴来启动。
地五会穴主要治疗头、胸等部位的疾病。
像头痛、目赤肿痛、胁痛、足跗肿痛等各种痛证,它都能搞定。比如眼睛痒痛,用地五会和光明穴搭配,就能清肝明目。头痛的话,地五会配上太阳、风池、悬颅、太冲、颔厌,就能清热泻火,赶走头痛。目赤痛的时候,地五会、睛明、瞳子髎、风池一起发力,就能祛风明目止痛。要是目赤肿痛得厉害,地五会、睛明、瞳子髎、太阳、风池、太冲、合谷联合起来,效果那是杠杠的!
对于耳聋、耳鸣,地五会和翳风、听会、太冲、丘墟、中渚一起,就能泻火利窍,让耳朵重新清晰地听到声音。
还有乳痈,地五会和乳根、膻中、肩井、足三里、足临泣配合,或者地五会、乳根、膻中、足三里一起,就能清热泻火解毒,或者理气消痈,解决乳房的肿痛问题。
在现代应用中,地五会常用于治疗耳鸣、乳腺炎、腰疼、足背肿痛、肺结核、吐血、肋间神经痛、神经性耳聋、结膜炎、腰肌劳损、足扭伤、腋淋巴结炎等疾病。
下面咱们再来说说地五会穴的保健方法。
针刺的话,直刺 03 - 05 寸就行。
灸法可以用艾柱灸或温针灸 3 - 5 壮,或者用艾条灸 5 - 10 分钟。
刮痧也是个不错的选择,由上往下刮。
拔罐也没问题。
按摩就更简单啦!经常用拇指的指腹按揉地五会穴,对足趾麻木等不舒服的感觉有很好的调理作用。用大拇指按揉地五会穴约 200 次,或者按揉 3 - 5 分钟,还能治疗头痛、耳鸣等疾病呢!
不过这里有个小备注要跟您说一下。有医书上说本穴“不可灸,灸之令人瘦,不出三年死”。这是因为本穴的作用就是沉降各经脉气血中的阴浊,如果艾灸的话,阴浊不但不沉降,穴位内的物质还会因为艾灸而热胀,胀了就会生风,阴浊的物质就会随着风气在人体各处乱跑,导致气乱,所以不能艾灸。
最后咱们来看看文献里是怎么记载地五会穴的。
《针灸甲乙经》里说:“内伤唾血不足,外无膏泽,刺地五会。”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里讲:“治内伤唾血,足外皮肤不泽,乳肿。”
《针灸大成》里提到:“主腋痛,内损唾血不足,外无膏泽,乳痈。”
《长桑君天星秘诀歌》里说:“耳鸣腰腿先五会,次针耳门三里内。”
《针经标幽赋》里讲:“眼痒眼疼,泻光明与地五。”
《席弘赋》里提到:“耳内蝉鸣腰欲折,膝下明存三里穴。若能补泻五会间,且莫向人容易说。”
《针灸甲乙经》还说:“在足小指本节后间陷者中。”“内伤唾血不足,外无膏泽,刺第(地)五会。”
《循经考穴编》里讲:“主足背红肿,眼目赤痛。”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里说:“不可灸,灸则使羸瘦,不出三年卒。”
总之,地五会穴就像是我们身体里隐藏的一个健康宝藏,平时不显眼,但关键时刻能发挥大作用。大家一定要好好记住它,学会利用它来保持我们的身体健康,让生活更加美好!
好啦,关于地五会穴咱们就聊到这儿啦,希望大家都能通过它收获满满的健康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