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南小说网

第三十四章 初现端倪【1 / 1】

已断联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c),接着再看更方便。

楚岚走过来,先打发走两个小的,然后对宁欢欢解释道:“你不是说你的冰箱分上下两层?我想着要是遇到干旱,多储些热水总是好的。路上也省得现烧。”

宁欢欢眼前一亮:“对啊!还可以装些凉白开,再准备些包子馒头,路上就方便多了。等下雪天来了,我多做些存着。”她已经开始规划起来,脑子里转着各种主意。

“不急,”楚岚轻声说,目光落在她忙碌的身影上,“这些重物你别动,有什么事叫我们。”

“大哥说得对!”楚晴立刻附和,“有我们在,怎么能让嫂子干重活。”

宁欢欢心里暖洋洋的,这种被人关心的感觉,真好。

晚饭后的院子里,暮色渐沉。宁欢欢正在房间里给楚岚换药,空气中飘散着淡淡的药香。她小心翼翼地揭开纱布,检查伤口的愈合情况。

突然,急促的脚步声由远及近,楚晴风风火火地推开房门闯了进来,差点撞倒门边的药架。他手里紧攥着个布包,脸上洋溢着掩饰不住的兴奋。

“嫂子!”他的声音里带着藏不住的喜悦,“有要紧事跟你说!”

宁欢欢正要开口询问,楚晴已经三步并作两步冲到她面前,将布包往她怀里一塞。她下意识看向楚岚,只见他微微颔首。这个默许的动作让她稍稍放心,这才伸手接过。

布包入手沉甸甸的,宁欢欢心里已有几分猜测。她的手指微微颤抖,小心地解开包裹的布角。

“嫂子,这可都是好东西啊!”楚晴搓着手,像个等待夸奖的孩子,“卖鹿肉鹿茸和二十二株小年份人参的银子都在里头呢!除去采办的米缸粮食用具,手头还有四百多两银子!”

宁欢欢倒吸一口凉气,手中的布包突然变得烫手起来。这笔钱,竟比她穿越前的全部存款还要多。她抿了抿唇,努力平复着内心的震惊。

“那株千年灵芝呢?”她强作镇定地问道,目光不自觉地瞥向角落里那个精心保存的木盒。

楚晴的眼睛更亮了:“济世堂掌柜说这事得请示云京总铺,不过保守估计也得八百两以上!”他兴奋地原地转了个圈,“掌柜的还说,目前最贵的人参才九两一钱重,卖了三千两。咱们这株虽然轻点,但年份够,七两九钱的分量也不差呢!”

宁欢欢听得目瞪口呢。她忍不住又看向楚岚,这人还是一副云淡风轻的模样,仿佛在谈论的不是一笔巨款,而是几个铜板。

夜色渐深,屋内的油灯在风中轻轻摇曳,在墙上投下摇晃的影子。宁欢欢低头看着手中沉甸甸的布包,犹豫着开口:“那这些银子………”

“全给你。”楚岚的声音依旧平静,“想买什么就买什么。”

宁欢欢一愣,随即摇头:“家里现在什么都不缺,我也用不着这么多。”她转而看向楚晴,语气认真地叮嘱道:“大弟,下次记得换些金叶子和碎银回来,我要给你们的衣服都缝上暗袋。”

楚岚的目光在她脸上停留了片刻,眸光微动:“在担心明年上路的事?”

宁欢欢叹了口气,眉头不自觉地皱起:“今天要不是你在家,钱福娘怕是真敢硬闯进来。这还只是个妇人,要是遇上歹人………”她的声音越来越小,不敢继续往下说。

房间里陷入短暂的沉默。油灯的火苗跳动了几下,在墙上投下忽明忽暗的光影。

楚岚沉吟片刻:“家里有生石灰,等改日上街再添置一些。”

“生石灰?”宁欢欢眼前一亮,脑海中突然闪过无数个念头。

“两个小的力气不够,拿刀射箭都不行。”楚岚解释道,目光落在两个弟弟的房间方向,“但生石灰撒眼睛里,再强壮的人也得暂时失明。”

“对啊,你不提醒我还真忘记了,我们还可以准备别的粉末。”宁欢欢的眼睛越来越亮,仿佛看到了希望,“有毒的、麻痹的、致幻的………”她的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桌面,脑海中已经开始盘算各种可能性。

“嫂子说得对!”楚晴也兴奋地凑过来,“还有马车,得重新布置下,别让人能轻易靠近。我看过镇上陈员外家的马车,两边都加了铁栏,咱们也可以………”

宁欢欢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忽然觉得心里踏实了不少。她想起白天钱福娘闹事时的惊慌,再看看眼前这两个可靠的男人,突然觉得前路也没那么可怕了。

夜色渐深,院子里传来虫鸣声。宁欢欢站起身,准备去厨房准备些宵夜。走到门口时,她忽然停下脚步:“对了,明天我去趟龙婆婆家,她懂些草药,说不定能教我配些特殊的粉末。”

楚岚点点头:“让大弟陪你去,现在还有什么需要的,赶紧去办,再晚了可能就来不及了。”

沉默了一会儿,他接着说道,“历朝历代的灾年记载,灾难的背后通常都有人为的影响,其惨烈程度远超我们的想象。”他的声音低沉,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担忧。

宁欢欢正在整理冰箱的物品,听到这话手上的动作顿了顿。这段时日她已经察觉到了梅阳的异样。街上的行人少了,粮铺门前排队的人多了,就连平日里热闹的茶楼酒肆,也萧条了不少。

她将手中的布袋放到一旁,走到窗边。街道上,几个衣着单薄的孩童正在追逐打闹,欢声笑语传进屋内,却让人心头更添几分沉重。

“大哥,你是不是听说了什么?”楚晴放下手中的书卷,神色凝重地问道。

楚岚没有立即回答,他转身在桌前坐下,指节轻叩桌面。“陆夫子说,今年的天气过于反常,对庄稼很不利,周边三个郡的情况更为严重。不少梅阳的大户人家已经开始在外地置办产业了。”

“什么?不止我们梅阳?”楚晴惊呼出声。

宁欢欢深以为然,这些日子她最大的感受就是物价飞涨。原本七文钱一斤的糙米涨到了九文,三文钱的黑面也涨到了四文。街上的乞丐多了起来,有些是从外地逃荒来的,有些则是本地的贫苦百姓。

“如果干旱持续,明年的情况只会更糟。”她轻声说道,虽然她有冰箱可以储存粮食和水,但面对即将到来的灾年,这点优势似乎也显得微不足道。

楚岚注意到她的情绪低落,眉头微皱,安抚道:“既然我们已经决定一家人同进退,现在就该未雨绸缪,我们已经比其他人家准备的要充分的多。”

“南涝北旱,历朝皆有。”他顿了顿,“关键在于掌管天下的统治机构如何应对。”

屋内一时陷入沉默。若是开仓放粮,减免赋税,百姓尚有活路。若是视而不见,镇压为先,那就是人祸叠加天灾了。